春風輕撫,萬物復蘇。每當我在田間小路散步時,總會被一種"不起眼"的綠色植物所吸引。它低調地匍匐在地面,肉嘟嘟的小葉子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飽滿水靈。你可能天天從它身邊走過,卻不知道它的珍貴——這就是被稱為"馬齒莧"的春季野菜之王。
十年前的一個春日午后,我在外婆家后院幫忙拔草時,看到外婆小心翼翼地將一種肥嫩的植物裝進竹籃。我好奇地問:"外婆,這不是雜草嗎?"外婆笑了:“傻孩子,這可是’長壽菜’啊!”
那天的晚餐,外婆用這些"雜草"炒了一盤蛋,翠綠的馬齒莧與金黃的雞蛋完美融合,散發出一種特別的清香。第一口下去,我驚訝于它的口感和味道——微酸爽口,帶著一絲獨特的植物清香,嫩滑中透著鮮美。從此,我開始關注這位"低調的營養冠軍"。
我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馬齒莧的營養價值簡直令人咋舌。它含有的鈣是牛奶的8倍,比我們熟知的薺菜高出近3倍!此外,它還富含維生素E、歐米伽3脂肪酸和多種抗氧化物質。
不少研究表明,馬齒莧中含有的黏液蛋白和生物堿有助于減輕炎癥,是天然的"消炎小能手"。難怪在許多鄉村地區,馬齒莧一直被視為珍貴的食藥兩用植物。
你有沒有發現,國外許多高級餐廳的沙拉中也經常出現馬齒莧的身影?沒錯,在歐洲它可是備受推崇的"貴族野菜",被稱為"長壽草"。而在我們身邊,這么珍貴的食材卻常常被當成雜草鏟除,真是太可惜了!
春季的馬齒莧才是最嫩最香的。如何辨認它呢?馬齒莧通常貼地生長,莖呈紅色或紫紅色,葉子肥厚多汁,呈橢圓形或匙形,葉緣圓潤,陽光下看上去油亮發綠。
采摘時有個小竅門:選擇早晨露水未干或傍晚時分,這時的馬齒莧水分充足,口感最佳。選取嫩莖嫩葉,掐取上部5-10厘米的部分,留下根部,過幾天它又會長出新芽,可持續采摘。
記得我前年去一家米其林餐廳時,驚訝地發現菜單上標價18歐元的"特色野生沙拉",主角竟是我們在家門口隨處可見的馬齒莧!大廚告訴我,新鮮采摘的馬齒莧只需簡單處理就能呈現最佳風味,過度烹飪反而會破壞它的營養和口感。
三種家常做法,讓馬齒莧從路邊"雜草"變身餐桌明星
馬齒莧最美味的吃法莫過于這三種:
涼拌馬齒莧:將洗凈的馬齒莧焯水30秒后立即過冷水,瀝干水分后加入蒜末、香油、鹽和少量白醋輕拌。這道涼菜口感清脆,微酸提味,特別開胃。
馬齒莧蛋花湯:熱鍋倒油,放入姜片煸香,加入切段的馬齒莧翻炒幾下,倒入適量清水煮開,調入鹽和雞精,最后淋入打散的雞蛋液即可。這湯鮮美無比,喝一口仿佛能嘗到春天的味道。
馬齒莧炒雞蛋:這是我最愛的做法。先將馬齒莧洗凈切段,熱鍋下油,放入蒜末爆香,倒入馬齒莧快速翻炒至軟塌,加入事先打散的雞蛋液,待蛋液半凝固時輕輕翻炒均勻,最后撒上少許鹽和胡椒粉。成品色香味俱全,鮮嫩可口。
做馬齒莧時有個小技巧:由于它本身含有草酸,烹飪前最好焯水1分鐘,不僅能去除草酸,還能保持它鮮亮的綠色。
在中國古代,馬齒莧就被視為重要的食藥兩用植物。《本草綱目》中記載它"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古人稱它為"長壽菜",認為經常食用可以延年益壽。
有趣的是,馬齒莧在全球多個文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在地中海地區,它是傳統沙拉的常見食材;在墨西哥,人們用它煮湯;在中東地區,它常被加入面包中增加營養。
如今,隨著人們對健康食品的追求,馬齒莧正逐漸從被忽視的"雜草"重回大眾視野,成為健康餐桌上的新寵。
春天來了,那些被我們忽視的野菜正悄悄綻放生命力,它們不張揚卻蘊含著大自然最珍貴的養分。下次當你在路邊看到馬齒莧時,別急著踩過去,不妨帶一些回家,讓這位"春季野菜之王"為你的餐桌增添一抹春意與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