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至,雨絲紛飛,如訴如泣。這既是緬懷追思先人的莊重節日,也是我們靜下心來,深度思考生與死、愛與離別的珍貴時刻。
翻開書頁,猶如踏入歷史的長河,去探尋清明習俗背后的文化脈絡,感受古人對先人的敬意與思念。書中的文字,會帶我們穿梭時光,去領悟生命的短暫與無常,懂得珍惜當下的每一刻。每一本書,都是一座心靈的燈塔,在這個緬懷與感悟交織的日子里,為我們照亮前行的道路。
讓我們在書的世界里,與先人的靈魂對話,與自己的內心和解。在這個清明節,讓書籍成為我們心靈的慰藉,引領我們深入了解清明文化,感悟生命的真諦,開啟一場充滿智慧與情感的精神之旅。
因此,在這特殊時節《思維品書》就為大家推薦5本相關的經典書籍,開啟一場與清明文化、生命真諦的對話。幫助大家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文化傳承。
《鄉土中國》
作者:費孝通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鄉土中國》是費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國基層傳統社會—農村的作品。在《鄉土中國》中,作者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對中國的基層社會的主要特征進行了理論上的概述和分析,較為全面的展現了中國基層社會的面貌。
清明時節,許多人返鄉祭祖,這一行為深深扎根于中國的鄉土社會。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里,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中國鄉土社會的結構和特點,提出了差序格局、禮治秩序等重要概念。
返鄉祭祖不僅僅是一種個人行為,更是鄉土社會中家族觀念、傳統習俗傳承的重要體現。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能明白鄉土社會的人際關系網絡、傳統規范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節日行為,進而理解傳統文化在基層社會的延續與發展機制,更加珍視我們從鄉土中汲取的文化養分。
《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出版社:岳麓書社
本書有如穿越歷史長廊,對中國之美所做的一場鳥瞰式的巡禮。從龍飛鳳舞的遠古圖騰談起,一路走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程,觸摸青銅器“獰厲的美”,感受楚辭漢賦的“氣勢與古拙”,聆聽“盛唐之音”,融入宋元山水的“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感受明清文藝的市民氣息與“浪漫洪流”……
在短短十幾萬字里,李澤厚娓娓道來,梳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脈絡,幾乎囊括了所有的藝術形式,既大氣磅礴,又細膩深刻。本書描述了中華民族審美意識產生、形成和流變的歷程,勾畫出中國歷史與文藝的整體輪廓,堪稱一部極簡中華文明史。
當我們走進博物館欣賞古代文物,或是在電影院感受電影的視聽魅力時,都離不開對 “美” 的感知。李澤厚先生的這本著作堪稱中國美學的經典之作,它以時間為脈絡,從遠古圖騰到明清文藝,梳理了中國藝術與美學的發展歷程。
無論是博物館中展出的青銅器、書畫作品,還是電影里的畫面構圖、色彩運用,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美學溯源。閱讀《美的歷程》,能提升我們的審美素養,幫助我們更敏銳地捕捉和理解生活中各種文化藝術形式的美,讓我們在清明假期的文化體驗中收獲更多。
《風日有清歡》
作者:文珍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過去的詩人想不到自己會被后世反復誦讀,以此想象歲時秩序井然的舊日——但我卻想讓未來的人知道,我所生活的世紀,仍有無數熱愛生活的中國人,認真而有儀式感地活在當下。”
本書是作家文珍對自己跨時三年的閱讀、生活、觀察世界的記錄,借與廿四節氣相關的古典詩詞破題,讀書、遠游、覓友、懷人,昨日之詩與今日之事互為觀照,于四時風物留心日常情境,古老節氣亦可作體察當代生活的新刻度。
知識,詩文,故事。從文學再一次進入二十四節氣。
說不盡的二十四節氣,讀不完的詩人文心。
立春東風解凍,夏至蟬始鳴,寒露時菊有黃華,小雪閉塞而成冬。
從古到今,從農人到文人,每個人都有與節氣相關的生命體驗。在本書中,文珍以關于節氣的古典詩詞破題,輔以二十四節氣的民俗小知識,融匯古今。
宋祁寫立春“剪盡春云作舞衣”;陸游寫“立夏余春只有二三日,爛醉恨無千百場” 。無名氏寫秋分“金風送爽時時覺,丹桂飄香處處聞”,東坡于小雪日再訪赤壁……每個詩句背后都藏著一時的天氣,一時的心情。斗轉星移,人隨時序生長。老病生死有時,珍重歡喜亦有時。百年前的古人與我們在節氣中感受著情感的同頻共振。
向古人偷師,將日子活出新鮮感。
這是中國人獨有的生活美學,是點綴平凡生活中的儀式感。
立春日吃春餅、戴春燕;清明時節,杏花春雨,宜踏春,宜尋訪故人;秋分,丹桂飄香;霜降前后,柿子風味……從古由來的節俗可見,古人皆是生活家,每日都能活出新鮮趣味。向古人偷師,點綴自己的生活。誠如作者所說:“我想讓未來的人知道,我所生活的世紀,仍有無數熱愛生活的中國人,認真而有儀式感地活在當下。”
《山野、清風與明月》
作者:陳曉輝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山野、清風與明月》精選心靈治愈系文字,記述瑣碎生活中的無限詩意,尋常日子里的脈脈溫情,一杯一盞,一花一果,一字一畫,皆有淡淡的暖意,可以撫慰讀者的心靈,讓生活更加從容、美好。
書中采用微散文 水墨插畫的形式,圖文并茂,清新雋永,回味無窮,揭示“生活”“喜悅”“溫暖”的主題,符合忙碌節奏的暖心閱讀,一則微散文即可打動人心,讓讀者慢下來,在大自然里喚醒美,喚醒美的沉思,清新雋永,回味無窮。
有時候,一個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周邊景區逛逛,看看不同形狀的山,看看不同顏色的花朵,看看不同季節的樹葉,還有遇見的路人們。
四季在變,不變的是熱愛生活的飽滿的心。很多時候,在大自然里行走,并不只是為了看風景,而是為了在風景里完成人生詩意與靜謐從容的喚醒。縱然生活千瘡百孔,縫縫補補,我們依然可以慢慢治愈,學會接納。
“接納”是難的,我們的煩惱與瑣碎就來自于,不甘心,不接納,一直對抗。
可是,再綠意盎然的風景,也會慢慢褪去,凜冬至,枯黃和蕭瑟。再呼風喚雨的人物,也會慢慢老去,敵不過時間的蔓延與滲透。
過去的已然過去,都接納,都放下,重要的是余生,珍惜日常,珍惜當下,做自己喜歡的事,見自己想見的人,刪繁就簡,樸素即是繁華。
《背影》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
朱自清是新文學初期繼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
他有一雙慧眼,善于從尋常事中發現“美”之所在,作品多來取材于身邊的日常生活,樸素平實地抒寫內心的真情實感,親切感人,具有濃郁的美學韻味。
他那具有極高藝術成就的散文作品,為白話美文提供了典范,為培養文學青年和繁榮散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精選集,收錄了其包括借景抒情、親友情誼、國外游記等題材在內的經典散文作品。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雋永,結構松散閑適,語言清麗洗練,樸素中寄寓著真摯深沉的情感,頗具動人心弦的感染力,如山泉般滋潤著人們的心靈。
翻開書頁,與先生共同徜徉在荷塘邊,流連于秦淮畔,品味字句的韻味,與美結伴而行。
思維品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