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瑞芳
青州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古建筑,表海樓就是其中一座地標性建筑。
表海樓,又名表海亭,原址在南陽城與東陽城之間的南陽河北岸、東陽城城墻上。名字來源于《左傳》“世胙太師,以表東海”,為紀念姜太公治齊之功而修建,具體創建年代不詳。據地方志記載,宋代最為興盛,為當時全國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鸛雀樓齊名。無論是文人墨客、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平民百姓,都喜歡登樓望遠、一覽全城美景,許多名人還留下了不朽詩篇。
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聞名天下的范仲淹知青州時,多次登臨表海樓,并揮毫寫下“一帶林巒秀復奇,每來憑檻即開眉。好山深會詩人意,留得夕陽無限時”的佳句,描繪出表海樓周圍秀美的山巒景色和詩人登樓遠眺時的愉悅心情。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在《和人登表海亭》中寫道:“花時千圃堆紅錦,雪晝雙城迭白波”,充分說明當時東陽城和南陽城最高的建筑就是表海樓。歐陽修、富弼等也數次登臨表海樓,寫下了流傳至今的千古佳句。
宋代末年,凝聚了無數人情感的表海樓毀于戰火,僅存古臺。明成化年間,知府李昂移建于北關西側,明末清初,再次遭劫,原遺址蹤跡難以尋覓。
2014年表海樓迎來重生的春天。新址位于南陽河北岸,緊鄰偕園,為宋代仿古閣樓式建筑。總建筑面積約2200平方米,建筑層數內部加臺基五層,外觀三層,高37.9米。整體外立面采用金屬仿古斗拱、瓦當等構件裝飾,屋脊、檐角有走獸,重檐舒翼,歇山式十字脊頂,紫紅色廊柱、門窗和漢白玉欄桿交相輝映,莊重古樸中透著高貴典雅,端莊大氣,韻味十足。
表海樓四周綠樹環繞,鳥語花香。春有繁花似錦,夏來涼風習習,秋至碩果累累,冬日雪景如畫,一年四季,各有其美,一天到晚,游人不斷。最美的莫過于春暖花開的季節,表海樓前的玉蘭花、迎春花、連翹花、杏花、桃花、梨花、櫻花……競相怒放,流淌成一片花的海洋。慕名來賞花的人絡繹不絕,早起鍛煉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多起來。樓前寬闊的廣場上,動感十足的音樂聲中,一個個青春的身影整齊躍動,一張張飛揚的笑臉綻放著時代的光輝。年輕人健身結束剛走,中老年人紛紛登場,咿咿呀呀的京劇唱腔聲中,一個個優雅的女子裊娜登場,一聲聲醉人心扉的京胡聲將人拉回那年那月的舊時光。天真活潑的孩子們來了,他們拖著長長的風箏線,盡情地跑著跳著鬧著,表海樓頓時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站在高高的表海樓上,河岸的風輕柔地拂過面頰,心境頓時變得舒暢無比。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的南陽河上,柳絲的倒影如舒展腰肢的仙子盡情舞蹈,成群的白鷺有的在水面玩耍嬉戲,有的在空中展翅翩飛,不甘落后的野鴨也施展輕功,遽然飛起,撞碎滿河的白云。一艘艘游船緩緩駛過,劃開一道道細膩的波紋,蕩漾出一幅流動的畫卷。
順著水流的方向東望,不遠處的萬年橋堅固安然地守護在原處,六個龍首長鬣水獸依舊雄踞橋墩迎水面,橋欄桿上的《二十四孝圖》浮雕清晰可見,柱端形態各異的獅子面目逼真、栩栩如生,端莊典雅的寶瓶紋理細膩、線條流暢,仿佛都在訴說著近千年的故事。萬年橋是我國第一座木結構虹橋,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即以它為藍本。張擇端生長在青州,萬年橋是他進京必經的地方,當他對著萬年橋上下左右觀察、日日夜夜苦思冥想時,早已把表海樓的影子融進《清明上河圖》中的亭臺樓閣中。
表海樓西側,與萬年橋凝神對望的衡王橋上車水馬路,一派繁榮,它已接過萬年橋的接力棒,成為南北交通的主力之一。沿著衡王橋下的南陽河溯流而上,就可以到達為紀念范仲淹修建的范公亭、“誤入藕花深處”的李清照的紀念館。
表海樓正南方,原來可以遠眺連綿起伏的群山,盡情欣賞青州古八景中的“云門仙境”“駝鈴千尋”“劈峰夕照”等勝景,而今只能在重重高樓間隱約尋覓。
清越悠揚的古琴聲中,一群漢服女子翩躚起舞,曼妙的舞姿帶著人們穿越時空,回到過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