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抗日戰爭勝利周年日,而今年剛好是77周年。在這個日子的頭一天,也就是9月2日,是日本法西斯簽投降書的日子。
1945年9月2號上午9點,日本向盟國的投降簽字儀式,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從紀錄片畫面中,可以看到領頭的日本代表穿著燕尾服,頭戴西式高腳帽,瘸著腿拄著拐杖,一瘸一拐的走向投降簽約儀式,著實引人注目。
日本投降儀式
看到這個投降儀式畫面時,我就在想,怎么這個日本代表瘸腿,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難道日本當時沒人了嗎?派個殘廢來當代表,而這個代表,經紀錄片的介紹,才知道他就是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前來簽字的時任新任外相的重光葵,重光葵之所以行動不便,是因為他的左腿裝的假肢。
而他的這條斷腿,就是13年前,也就是1932年。在上海虹口公園的一場爆炸中被炸斷的,事實上,那場爆炸是一個有預謀的刺殺行動。史稱“虹口公園爆炸案”。
目標正是剛在淞滬戰爭獲勝的,囂張狂妄的日軍,在這次爆炸案中,除了時任日本駐華大使的重光葵,被炸斷左腿外,還有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白川義則大將,重傷不治而亡。
日本駐滬居留團團長-河端貞次 當場斃命,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將,被炸瞎了右眼,此外,還有多名日本軍政要員受傷。
虹口公園爆炸案振奮了全國,給張狂的日軍迎頭一棒。那么,這場成功的刺殺行動,究竟是誰策劃的呢?又是如何實施的呢。
1932年4月的一天,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京滬衛戍總司令的陳銘樞,身著便裝滿面愁容地,出現在“民國第一殺手”王亞樵的家中。
陳銘樞找上王亞樵,自然不是閑談,而是明面上不好辦的事兒,需要王亞樵暗中相助,那就是破壞日軍于4月29號將要在虹口公園舉行的“淞滬戰役祝捷大會”,那么,這個祝捷大會到底是個什么情況。
一,陳銘樞又為什么非要找江湖人士王亞樵出馬呢?
1932初,日本陸軍駐上海武官田中隆吉,伙同日本特務川島芳子。在上海自導自演了“日僧事件”,企圖挑起中日沖突,1月28號,日軍從閘北分三路,向駐守上海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發起了攻擊。
上海戰事爆發之后,日本方面就迅速組建了上海派遣軍,由前任陸軍大臣、陸軍大將白川義則充當總司令官。白川義則參與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并長期在關東軍任職,一直做到了關東軍司令,日方派他來,就是想速戰速決,立刻解決上海戰事。
白川義則
1932年2月29號,白川義則抵達上海,指揮日軍戰事,由于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讓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孤立無援,不得不放棄大片陣地,撤退到上海市郊抵抗。
3月3號,經過英美法意等國的調停斡旋,日本宣布停戰。但是就在國際聯盟,還在調停之際,白川義則卻狂妄地對外界宣布,他要在4月29號,也就是日本天皇生日這天,在上海虹口公園,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慶祝淞滬戰爭的勝利。
白川義則此舉,令全國的愛國軍民群情激憤,作為19路軍的直接上級陳銘樞更是忍無可忍,于是他趕赴上海,約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秘密商議對策,計劃搗毀日軍的祝捷大會。
可當時正處在中日雙方停戰會談之際,這要是被日方知道了,是十九路軍干的,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說不定上海就會重燃戰火,所以,這個行動只能在暗處進行。
陳銘樞思來想去,就找上了王亞樵,要說破壞日軍祝捷大會這事兒,
如此機密,事關中日雙方和談的走向,陳銘樞怎么就信得過王亞樵呢?再說這上海灘的江湖大佬可不少啊,還有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等等。
陳銘樞怎么就沒考慮其他人呢。王亞樵,安徽合肥人,他不僅是有十萬幫派會員之眾的斧頭幫幫主,更有“暗殺大王”的稱號,王亞樵稿暗殺,不是殺其他幫派的對頭,而是殺貪官污吏,日本侵略者和漢奸。
王亞樵
王亞樵和十九路軍早有來往,在“一·二八”淞滬抗戰期間,王亞樵將斧頭幫改組成“鐵血鋤奸團”,配合十九路軍作戰,對日寇展開暗殺活動。
1932年2月29號,他和自己的老部下,當時在十九路軍擔任團長的余立奎,就策劃了炸毀日軍海軍第三艦隊旗艦“出云號”的行動。王亞樵從“鐵血鋤奸團”里,精心挑選了兩名水性特別好的成員,潛入水中,在出云艦的底部,安裝了炸藥和水雷,并成功爆炸。
只可惜,由于炸藥的威力不夠,安置的位置也不當,出云艦只被炸出了一個大洞,并沒有傷及到根本,出云艦事件沒有得手,王亞樵本就懊悔不已。
這之后,白川義則指使日本浪人等亡命之徒,到處放火焚燒,殘害上海市民,更是讓王亞樵感到憤怒,他早就想把白川義則這個殺人魔王除之而后快了,王亞樵正愁找不到機會時,白川義則突然宣布要召開“淞滬戰役祝捷大會”,這到是一個刺殺的好機會。
這時,正好陳銘樞又找上了門來,要與他商議,搗毀日軍祝捷大會的事情,兩個人簡直是一拍即合。但是,接下來就有一個難題擺在他們倆面前。
二,尋朝鮮友人幫忙
這次祝捷大會,日軍怕出事,禁止中國人參加,僅允許日本人和朝鮮人以及他們特邀的外國人進場,這樣一來,鐵血鋤奸團還怎么行動呢,于是,王亞樵決定找一位朋友安昌浩來幫忙,那么,這個安昌浩又是什么來頭呢?
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1919年,朝鮮人民爆發了“三·一”獨立運動,但日本統治者對其進行了血腥鎮壓。于是,數以十萬計的朝鮮志士流亡海外,4月11號,朝鮮 復國運動各派領袖,在上海成立了“臨時政府”,繼續從事著反日復國活動。
安昌浩就擔任內務外長,王亞樵找上安昌浩,正是因為朝鮮被日本吞并多年,他們大多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因此,他們可以借助這一優勢,假扮日僑,混進日軍祝捷大會現場。加上朝鮮志士們,對日軍恨之入骨,現在有這么好的機會,他們絕不會推辭。
果然,面對王亞樵的請求,安昌浩欣然應允,當時,安昌浩的手下有一個叫金九的人,專門從事組織暗殺日寇的活動,于是,刺殺白川義則,破壞日軍祝捷大會的行動,就被安昌浩交到金九的手上。
金九
隨后十九路軍從華僑捐款中,撥出四萬元軍費,通過王亞樵轉由安昌浩交給金九,作為這次行動的活動經費和善后經費,籌劃好一切之后,接下來最重要最關鍵的,就是要尋找到一位合適的具體執行人。
這位執行人,要潛入大會現場執行暗殺,一定是兇多吉少,有去無回,那么,該去哪里尋找這樣一位死士呢?
三,尹奉吉出現
照片上的這位,就是最終執行這個計劃的朝鮮志士-尹奉吉。尹奉吉號梅軒,朝鮮忠清南道禮山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長大成人的他,堅決投身到朝鮮抗日復國運動中。
尹奉吉
1930年2月,23歲的尹奉吉給年輕的妻子留下了一封書信,然后,就離家而去了,這封信,只有七個字:丈夫出家生不還。由此可見,尹奉吉從離家的那一天起,就抱定了要為國捐軀的決心。那么,金九又是如何找到尹奉吉的呢?
尹奉吉離家之后,一路輾轉漂泊,終于在1931年8月來到上海,加入了朝鮮志士的抗日活動中,就在淞滬戰爭結束之后沒多久,在上海虹口菜市場賣菜的尹奉吉,敲開了金九的家門。
在金九的回憶錄《白凡逸志中》,有這樣一段記錄:
尹奉吉最初是為了做大事,而來上海的,所以挑著菜擔子,在虹口來來去去,等待著機會的到來。現在淞滬戰爭也結束了,嗟嘆求一死之地之難。因此來找我問有沒有,像東京事件一樣的計劃,如果有的話,希望我能用他。
這里提到的東京事件,指的是1932年1月8日,朝鮮志士李奉昌行刺日本裕仁天皇行動,很可惜,這次行動沒有成功,但影響巨大,對日本朝野造成了嚴重打擊,見尹奉吉滿腔以身報國之志,卻無用武之地。
金九便安慰他,有志者事竟成,你放心吧。我正為尋找像你這樣的人,而苦悶呢。接著金九又試探地問道,日寇在這次上海事件中獲勝,正趾高氣揚、耀武揚威呢。4月29號他們將在虹口公園內,舉行盛大的集會慶祝天長節,你這次去完成一個大任務,如何?
四,臨危受命
尹奉吉欣然答應,我完全聽您的吩咐,現在已下定決心,請趕快分派任務吧。金九選上尹奉吉,作為最終的行動人員。也是有幾點考慮的,尹奉吉相貌堂堂,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他剛來上海不久,認識他的人很少,也不容易被人懷疑,最重要的是,他一心為國,并不是貪生怕死之人。
在金九看來,讓尹奉吉裝扮成日本僑民,混進日本的祝捷大會,是最合適不過的了,物色好合適的人選之后,金九要準備的,就是武器彈藥了。
考慮到機會難得,要想對日軍將領造成大規模傷害,那就必須要使用炸彈,可是,日軍防范嚴密,凡是有日本人聚集的地方,都會有日本工兵前來探測,那么,怎樣才能讓尹奉吉,成功地把炸彈,帶進日軍的祝捷大會現場呢
這就是日軍普遍使用的軍用飯盒,當時,尹奉吉帶進場的炸彈,就是長得這個樣子,那么,金九是怎么想到這一招兒的呢。當時,日方報紙《上海日日新聞》上,刊登了一則消息說,凡是參加祝捷大會的日僑,都要攜帶午餐飯盒。水壺還有一面日本軍旗。
金九看到這個消息之后,靈機一動,如果將炸彈,做成飯盒和水壺的形狀,不就能帶進場了嗎。
打定主意之后,金九就聯系了,十九路軍控制下的上海兵工廠,想讓他們幫忙制造飯盒和水壺形狀的炸彈。于是,上海兵工廠的技師們,加班加點,終于在三天之內,趕制出了二十多個飯盒和水壺形狀的炸彈。
為了保證效果,金九還親自去兵工廠試驗引爆,就在金九為炸彈的制造、運輸和隱藏而忙碌的時候,尹奉吉也在為自己幾天以后的大動作做著各種準備。
五,萬事具備
他每天都穿上整齊的日式服裝,到虹口公園去查看會場的布置情況,并用心尋找行動的最佳地點。
1932年4月26日,距離行動還有3天的時間,尹奉吉正式加入金九的暗殺組織,這張就是尹奉吉當時的留影,我們仔細看一下,照片上的尹奉吉目光炯炯,神態堅毅,他左手握著一枚手榴彈,右手拿著一把手槍,胸前還掛著宣誓的文字,宣誓文字內容:
刺殺前的尹奉吉
為了祖國的獨立與自由,我以一顆赤誠之心,加入韓人愛國團,發誓擊斃侵華日軍將領,宣誓人尹奉吉。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現在尹奉吉要做的,就是靜靜等待4月29日的到來,抱著必死的決心,去執行暗殺計劃。
1932年4月29日清晨,尹奉吉來到了,與金九約定的地點,金九特地吩咐人買來了牛肉,為尹奉吉做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吃飯的時候,兩人沒有太多的交流,但金九心里五味雜陳,他靜靜的觀察著尹奉吉,可尹奉吉卻看似一點兒都不緊張,神情平靜而自然,就像一個農夫準備下田干活似的,就吃完了飯。
尹奉吉的泰然自若,讓老牌特工金九都非常吃驚,7點過后,尹奉吉坐上了一輛出租車,準備出發前往虹口公園,臨行前,尹奉吉飽含千言萬語地,向金九道了一聲:珍重。
這樣的時刻,即便是作為老牌特工的金九,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他哽咽地說道:日后黃泉之下再見吧。
金九和尹奉吉
六,進入會場
4月29日早上7點45分左右,尹奉吉抵達虹口公園,西裝革履的他左手拿著日本軍旗和飯盒,右肩挎著軍用水盒,一看就是前來參加祝捷大會的日本僑民,沒有遭到任何阻攔,尹奉吉順利進了場。
一進會場,尹奉吉目之所及,全是如癡如狂的日本軍人和僑民,整個會場洋溢著日軍“狂歡亂舞”的勝利快感,面容沉靜的尹奉吉行走其中,似乎還有點兒格格不入,但是所有人都沉浸在歡樂之中,并沒有人注意到他的異常。
尹奉吉一步步向檢閱臺靠近,成功地搶到了距離檢閱臺只有十幾米遠的最佳觀禮位置,10點整,日軍耀武楊威地舉行了閱兵式,日本參加淞滬戰役的約1.5萬名軍人接受檢閱,出席檢閱的有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白川義則大將,第九師團 長植田謙吉中將,日本駐華公使重田葵等七名軍政要人,以及美英法等國駐滬領事,因為金九囑咐過,不能傷及無辜。
所以尹奉吉只能耐著性子,等待各國領事退場后再動手,十一點左右,閱兵結束,各國領事紛紛退場,此時,會場稍顯混亂,于是,尹奉吉趁機一步一步往前挪動,終于挪到了距離檢閱臺只有五米的位置。
七,刺殺成功
11點半,祝捷大會進入高潮,所有日本政要和僑民,都開始高唱日本國歌,18架日本飛機飛越虹口公園上空,檢閱臺上的7名日本軍政要員,面帶笑容,得意洋洋。
就在日本國歌即將唱完的時候,尹奉吉抓住機會,突然沖向主席臺,拔起了飯盒炸彈的安全扣,奮力將它扔到檢閱臺上,炸彈正好落在白川義則等人的腳下,只聽轟的一聲,檢閱臺上濃煙四起,哀嚎遍地。
炸彈爆炸后,全場亂成一團,就在這一片混亂之中,一心赴死的尹奉吉根本沒有逃跑的意思。反而將雙手伸向天空,高呼“萬歲”。隨后,現場的日軍很快反應過來,立刻包圍會場,把尹奉吉抓了起來,但是,面對如虎狼般兇狠的日軍,尹奉吉的臉上毫無懼色。
尹奉吉被逮捕時
在場的外國記者描述他,就像一只“憤怒的獅子”,在這起爆炸案中,檢閱臺上的7名日本政要,非死即傷,無一幸免。
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白川義則被炸成重傷,不治而亡,他也成為日軍侵華以來,在中國被擊斃的日本最高軍銜的陸軍將領,虹口公園爆炸案發生后,氣急敗壞的日軍出動大批軍警,四處抓捕朝鮮人。
為了避免牽連無辜,5月10日,金九在《申報》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題為《虹口公園炸彈案之一函》,由他本人和他帶領的“韓人愛國團”對此次事件負責。信中內容:
自署韓人愛國團金九,謀刺日要人之經過,這后面還詳細講了計劃與實行,尹奉吉略歷,還有一些韓人愛國團的一些情況。
當時報紙
金九的這封公開信一出,日軍像是找到了怒火的發泄點,瘋了一樣地四處搜捕金九,然而,金九這時已經離開了上海,隱姓埋名,住到了一個中國友人的家中, 這才躲過了一劫。
1932年12月20號,尹奉吉在日本金澤郊外的三小牛兵工廠工地上被處決,犧牲時年僅24歲,他的尸首被就地掩埋,上面沒有任何標志。
結語:
金九當年聽到虹口公園里的爆炸聲后,忍不住出口表達出朝鮮志士們的心聲:
“聞此巨響,而大叫痛快者,豈獨三千萬韓人乎?四萬萬五千萬華人宜有同感也。死于滬戰之數萬生靈。從此九泉冤魂可瞑目矣。噫!匹夫有志,可奪三軍之帥;真誠心憂國者,當此危急之秋,豈可不亟起奮斗乎!”
虹口公園爆炸案的驚天巨響,引起了國際社會,對日本肆意侵吞朝鮮的重視,國際正義輿論,借此案譴責日本侵華,朝鮮志士們組建的臨時政府。
尹奉吉的英勇就義,換來了朝鮮人民對反抗日本法西斯,大大提高了勇氣和信心,同時也看到了復國的希望,使一度處于低潮的民族解放運動,有了新的轉機。不僅如此,這次行動還大大增強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激勵了兩國人民團結抗日。
尹奉吉紀念碑
如今,在中國上海市東北方向的虹口公園(今稱魯迅公園)內建有一座“梅亭”,就是為了紀念尹奉吉(號梅軒)而修建。韓國政府不僅為尹奉吉修建了紀念塔、忠義祠,還將“4月29日”定為“梅軒文化節”,永久紀念這位朝鮮抗日民族英雄。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尹奉吉真乃鐵骨硬漢,忠義英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