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發展的宏大敘事中,人口數據往往是窺探城市活力與潛力的一扇窗。2024年,一則消息震動了城市發展研究領域——“人口增量第一城”易主,貴陽以常住人口增加19.96萬人的成績,在已公布數據的城市中脫穎而出,暫居榜首 ,微弱優勢反超深圳(2024年常住人口增加19.94萬)。
貴陽這一內陸省會城市,經濟規模與人口基數并非出類拔萃,卻在主要城市人口增速普遍放緩的大背景下,連續四年常住人口增量超過10萬人,著實令人矚目。貴陽“人氣”逆勢上揚的背后,有著復雜而深刻的多重因素。
人口結構與自然增長是貴陽人口增長的基礎因素。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貴陽市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為13.3%,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4個百分點 ,老齡化程度相對較輕。這一人口結構直接轉化為出生率優勢,2023年,貴陽人口出生率8.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2個千分點 ;自然增長率達4.52‰,更是比全國平均水平(-1.48‰)高出6個千分點。
在全國總人口已連續三年負增長 ,不少省份和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告負的當下,貴陽較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無疑為其人口總量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成為其重要的人口比較優勢。
產業發展與基礎設施完善是貴陽人口機械增長的關鍵動力。曾幾何時,貴陽作為西南內陸省會,發展基礎薄弱,產業與基礎設施和先發地區差距顯著。但過去十多年間,貴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交通領域,高鐵網絡加速完善,極大提升了城市的可達性,讓貴陽更好地融入全國交通網絡,加強了與外界的聯系。
大數據和電子信息產業的異軍突起,更是成為貴陽發展的新引擎。以貴安新區為代表,眾多大數據企業紛紛入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為貴陽帶來大量就業崗位,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匯聚。例如,華為、騰訊等企業在貴陽建設數據中心,不僅帶來高端技術人才,還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層次的就業機會,從技術研發到運維服務,從市場營銷到配套服務,不同學歷、不同技能水平的人都能在這里找到發展空間。
政策扶持與人才吸引政策為貴陽人口增長提供有力保障。2021年,貴州省出臺《關于支持實施“強省會”五年行動若干政策措施意見》,省級分享貴陽貴安的土地出讓收益全額返還貴陽貴安 ,建立“錢隨人走”掛鉤機制,完善轉移支付辦法,將新增常住人口作為轉移支付的分配因素,增強貴陽市基本公共服務的財政保障能力。
在人才引進方面,貴陽較早開啟“零門檻”落戶 ,降低人才扎根的門檻,讓人們能夠更便捷地成為貴陽的一員。2024年,共吸引13.06萬名高校畢業生在“筑”(貴陽簡稱)就業創業 ,這些新鮮血液為城市發展注入創新活力,也進一步推動人口增長。
氣候與文旅優勢則為貴陽增添獨特魅力。貴陽素有“中國避暑之都”的美譽 ,夏季平均氣溫適宜,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避暑休閑。近年來,貴陽充分挖掘這一氣候優勢,大力發展文旅產業。
青巖古鎮、天河潭等景區知名度不斷提升,各類文旅活動精彩紛呈,文旅產業快速崛起。這不僅擴大了就業空間,如導游、酒店服務、餐飲等行業吸納大量勞動力,還提升城市知名度與美譽度,使貴陽成為對外地人口更具吸引力的宜居宜業城市。
貴陽成為“人口增量第一城”并非偶然,是人口結構優勢、產業發展、政策扶持以及獨特城市魅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貴陽也面臨挑戰,與真正的“強省會”相比,在省會首位度、人口與經濟體量等方面仍有差距。未來,貴陽需持續鞏固優勢,如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大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投入,提高人口承載質量,才能在城市競爭中保持優勢,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真正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 。
免責聲明:素材來源網絡公開渠道,
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