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早王朝時期(三)
2、第二王朝
曼尼托為我們留下了古埃及第一、第二王朝的劃分,但是卻沒有留下來劃分的原因,如同第一王朝不得而知的滅亡一樣,第二王朝的開始也是一個未解之謎。而在考古發掘中,第二王朝所留下的歷史遺物比第一王朝還要少,導致解讀這一時期的歷史更加困難,而到它的繼承者古埃及第三王朝時,埃及文明已經已一種成熟的形態呈現在世界面前,因此對其成熟前期的第二王朝的解讀就又顯得非常重要。
夸阿王死后,古埃及第一王朝隨之滅亡,留下的動蕩的政治局面似乎并沒有因為這個王朝的滅亡而結束,在夸阿德身后至少出現了三個國王的名字,他們可能是一些地方割據勢力的領導者。在夸阿王死后兩年,亥普特塞海姆威為他主持了葬禮,通常這被認為是古埃及第二王朝的開端。在第二王朝時期,古埃及開始出現青銅器皿,這個文明開始進入它自己的青銅時代。
(1)亥特普塞海姆威
曼尼托記載亥特普塞海姆威(本名亥特普)統治了38年,但是已經證實曼尼托在時間的計數存在著誤差,因此后人推斷,亥特普塞海姆威的統治可能是在15—25年左右,這位國王的名字的意思是“兩個權力和睦相處”,這可能暗示著他重新統一了第一王朝后出現的南北分裂對峙的局面。
由于這位開國之主的墓室至今尚未被發現,因此關于他統治時期的具體情況我們無法確知得更詳細,但是曼尼托在他記載下的文字中提到,第二王朝第一位國王“在他統治時,陷坑裂口出現在布巴斯梯斯,而許多人死亡”。那時埃及可能發生了一場大地震。
亥特普塞海姆威可能是被他后來的繼任者拉涅布推翻。
(2)拉涅布
拉涅布是歷史學家們確認的古埃及第二王朝的第二任君主,曼尼托記載他統治了39年。這位君王的名字值得一提,它的意思是“拉是我的君主”,我們從中可以看到赫拉奧坡里斯的太陽神開始與統一埃及的王者的名字相結合的最早的例子,古埃及人對太陽神的崇拜開始升格。
歷史學家們根據他的這個名字推測,拉涅布可能是一位篡位者,他似乎是在借太陽神的名義為自己的統治進行合法性的辯護,因為畢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能表明拉涅布與第二王朝的創建者亥特普塞海姆威之間有任何血緣上的聯系。
(3)尼涅特捷爾
尼涅特捷爾是第二王朝的第三位國王,大約統治了38年。曼尼托關于他的記載中提到“在他統治時,決定婦女可以執掌王位。”但是在第二王朝的歷史中我們并沒有發現一位女王,這一提法的可能性是解決前朝美麗奈特的歷史地位問題。
保存到今天的《巴勒莫石碑》上記載了一些關于這位國王片段性的事跡,他統治的第六年可能進行過第三次牲畜普查,第八年進行過第四次牲畜普查。第九年進行過一次祭祀孟菲斯牛神的慶典。
在他統治期間還有兩件事情值得一提,他建造過一個叫“荷爾-蘭”的建筑,有可能是王宮。在他統治的十三年發生了毀滅塞姆-拉和哈(“北方之家”)城或村落的事件,在第二王朝的歷史上這樣的軍事行動非常罕見,有可能是一次內戰,在尼涅捷特的統治時期可能潛藏著巨大的社會危機。
(4、5)溫尼格和塞尼德
尼涅特捷爾的兩位繼承者是溫尼格和塞尼德,也有人將他們兩個的名字的前后順序顛倒過來,有關其統治時期的事跡不詳,只是他們都沒有采用荷魯斯這一常用的國王銜名,而是采用了涅布提(鷹蛇符號,“兩夫人”)的頭銜。
(6)帕里布森
帕里布森是第二王朝的第六位國王,在一個圖章印記上鐫刻的銘文中寫到:“奧姆畢特(即塞特神)把兩地(上下埃及)給予他的兒子帕里布森”。他獨特的采用了沙漠之神塞特作為自己的頭銜說明他可能不是來自于希拉康坡里斯這一荷魯斯神崇拜地的家系之中,而有可能是一位外來者,甚至是篡位者,他還有一個塞特-拉的頭銜,可以推斷帕里布森把塞特神的崇拜最早引進到赫拉奧坡里斯。
和帕里布森可能同時代,或者稍晚一點的國王是哈塞海姆,古埃及的第二王朝也開始走向歷史的終結。
(7)哈塞海姆威
哈塞海姆和后來出現的哈塞海姆威之間是什么關系,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到今天還是一個難以說清楚的問題。
哈塞海姆最起碼是第二王朝末期的君主之一,可能統治了埃及21年之久,有關他的文物顯示他總是帶著上埃及的白冠,而并非合戴紅白雙冠,此外有兩座帶有哈塞海姆名字的雕像,底座是一群歪曲跌倒的人,一個寫著“北部敵人47209”,另一個寫著48205,這些明顯被夸大的屠殺數字記載了當時下埃及發生的叛亂,以及第二王朝后期出現的社會動亂,哈塞海姆是以武力結束了這種帕里布森時代就已經開始的分裂局面,他名字的意思是“權力的出現”表面他加強統治權力的強力意圖。
此后出現的哈塞海姆威是第二王朝的末代君王,有可能統治了17年,但這兩個相似名字的背后是不是同一個人,還難以說清,在阿拜多斯至今找不到哈塞海姆的王墓,而卻在哈塞海姆威的墓室中發現了這兩個相似的名字,有人推測哈塞海姆在戰勝了帕里布森之后改名叫了哈塞海姆威。
在古埃及的國王之中,哈塞海姆威是唯一一個采用了塞特神和荷魯斯神雙重頭銜的國王,有一行銘文刻著“荷魯斯和塞特-哈塞海姆威,兩主(塞特和荷魯斯)在他統治時和睦相處”。哈塞海姆的意思是“權力的出現”,而哈塞海姆威的意思則是“兩個權力的出現”,這說明這位末代君王調節了兩股對立的勢力,最終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大業,在這一時代,古埃及文明進一步成熟,在哈塞海姆威統治的第十五年一座他本人的高大的銅制雕像被完成,《巴勒莫石碑》對這一事件也有反映。
古埃及第二王朝只延續了大約一個世紀,隨著它的滅亡,古埃及的早王朝時代也宣告了中介,而即將啟動的是更為輝煌的古王國時代的大幕。
六、古王國時期(一)
古王國時期是指前2686至2181年,這個時期埃及多方面文化經過一定程度的融合達到第一個歷史上的巔峰,他與後來的中王國時期和新王國時期相同,標志著尼羅河谷文化的興盛。
古王國時期(前2686至2181年),這個時期埃及多方面文化經過一定程度的融合達到第一個歷史上的巔峰,他與後來的中王國時期和新王國時期相同,標志著尼羅河谷文化的興盛。古王國時期跨越了四個王朝――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第七王朝時王國開始分裂,相對的文化也呈現衰敗狀態,埃及很快進入到了下一個被歷史學家們稱為「第一中間期」的時代。
古王國時期埃及的皇城首都坐落于孟菲斯城,左塞王曾在這兒建造了他的宮殿。古王國時期非常熱衷于建造金字塔,所以這個時期最著名的產物就是那為數眾多的金字塔,在當時被作為法老皇陵。因此,古王國時期亦被稱為「金字塔時期」。
古王國的政治以和平安寧、不施侵略的政策為本。這一時期,法老沒有常被軍隊,各個州的地方民兵皆由文官統轄,其服役一般是致力于公共工程的勞動。古王國的埃及人大部分滿足于自得其所,不干擾其他民族,原因可能在于當時的國家政局尚屬安定,并擁有肥沃的土地。
1、第三王朝
古埃及的歷史最初能查閱到的開始就是第三王朝,此前的第一,第二王朝的歷史是根據后來的考古發現補充上去的,從第三王朝到第六王朝古埃及進入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古王朝時代,也就是著名的“金字塔時代”。
(1)薩那克特
第三王朝共有九位法老,曼尼托留下的第一位法老的名字叫尼契羅斐斯,曼尼托寫到:“在他統治時,利比亞人民反叛埃及,而當月圓超過了計算時,他們嚇得投降了。”而在都靈王名表和阿拜多斯王名表中記載的第三王朝的第一位法老是薩那克特,統治埃及時長19年。
古埃及法老的名字一般有本名和王名兩個,薩那克特是他的荷魯斯王名,而他的本名是尼布卡,在出土的一個第三王朝的胡塞上考古學家發現同時刻著薩那克特和尼布卡兩個王名,其中尼布卡被畫上了王名圈,這也是埃及歷史上已知最早的王名圈,我們在看那些奇怪復雜的象形文字的時候,最為能夠清楚知道的事帶有這個圈的文字一定是一位法老的名字。
薩那克特之后通常被認為是著名的左塞王的兄長,左塞王繼承了他的王位成為第三王朝的第二位法老,他以首創人類歷史上帝一座階梯形金字塔而聞名世界。
(2)左塞王
在開羅西南約24公里的薩卡拉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皇家陵墓聚集區,那里保留著人類第一座,也是唯一存留下的一座梯形金字塔,它讓我們看到從最初的馬斯塔巴向大金字塔演變的歷史進程,同時也展示著一個輝煌時代的開始。
這座金字塔的所有者是古埃及第三王朝的第二位君王左塞王,而其建造者伊姆霍太普也同樣被歷史所牢記。
左塞王是以第二王朝末代法老哈塞海姆威與出身低微的王后哈普尼瑪特王后之子的身份繼承王位的。這位法老統治埃及年代有29年或19年兩種不同的說法。在左塞王的統治下,第三王朝迎來了自己歷史上的一段強盛時期,農業貿易繁榮發展,新的城市迅速興起,在對外關系上,他領導王國成功阻擊了東部邊緣游牧民族和西部利比亞人的騷擾。
托勒密王朝時代樹立過的一塊“饑饉碑”上,記載下了一個關于左塞王的傳說,據說在他統治埃及的第七年時間,由于尼羅河河水不足,埃及糧食歉收,發生了一次大饑荒,左塞王在大臣們的建議下,親自去南方一個叫厄勒藩汀的地方,祭拜那里崇拜的尼羅河泛濫之神克努姆神,并且為他建造起了新的神廟。如果傳說可信,則可以說明左塞王時,第三王朝的勢力已經擴大到了尼羅河第一瀑布附近,法老可以在開羅到那里的廣闊區域內安全的往來。
強盛的國力催生著那個時代最重要的建筑----墓葬的改革,古埃及人生命永世輪回的觀念,使他們表現在對死亡世界營造的過程比現世還重要,所以這一古老文明留給后世最多目的建筑不是富麗堂皇的王宮,而是壯觀的墓葬。
梯形金字塔的設計建造者是當時出身于一個平民家庭的伊姆霍太普,通過這件作品我們也可以了解他有著當時相當驚人的知識,憑借自身的才能他才能從一個小官做到了左塞王的宰相,并且兼任了許多要職,其中包括做這位偉大君王墓室的總建筑師。
左塞王之前的埃及墓葬建筑,是我們介紹過的“馬斯塔巴”,這種外形像阿拉伯人長凳的墓室并非法老的專利,許多大臣也可以享用,和法老墓葬的區別只是在規模大小上的差別。然而作為拉神之子的法老,有必要被以一種新的墓室形式突出出來。伊姆霍太普對馬斯塔巴進行了重新的設計。
伊姆霍太普先造了一個典型馬斯塔巴墓,墓的地面部分是一個四邊有62.5米,高度有7.9米的方形建筑。墓的中部填滿碎石泥土,外部用光華的石灰石砌成。墓室是先在巖石上鑿出一個28米深的旱井,井底邊長7米,里面分坐兩室,中間有門相通,門上寫滿象形文字。完成墓室建造后伊姆霍太普在地面上建起了第一個馬斯塔巴,高11.48米,然后在上面再蓋第二個馬斯塔巴,高10.95米,以此增加,第三個是10.43米、第四個9、92米、第五個9、39米、第六個8、89米。這樣六個馬斯塔巴羅列在一起,呈現出一種階梯狀總高度61.06米,金字塔的鼻祖就這樣誕生了,古埃及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超過60米的大型建筑,并且也是人類第一座大型石制建筑,這個完整的軸對稱建筑成為古埃及建筑史一個革命性突破。
在梯形金字塔周圍,伊姆霍太普還建有許多配套建筑,他用石灰石仿造都城“白城”孟菲斯建造而成。梯形金字塔的圍墻從北到南有544米長,從東到西有277米寬,高在10米以上,占地面積15公頃。圍墻共有13個模擬門和一個作為出入口的真門。這也是后來金字塔地上配套建筑的雛形。
伊姆霍太普本人淵博的知識在后世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他有著豐富的醫學知識,古希臘人把他和醫學之父阿斯克勒庇額斯齊名,從第二十六王朝開始,他被追捧為智慧之神的兒子,在許多地方建立起祭祀他的廟宇。
而我們今天最為榮幸的是依然能有機會在薩卡拉見到他設計建造的這座偉大的建筑。
(3)塞凱姆凱特
在薩卡拉左塞王的梯形金字塔西邊,人們發現了一座規模更大的,但是并未完成的梯形金字塔,它僅僅保留了第一個臺階,和部分第二臺階,高度大約為7米。這座金字塔屬于左塞王的繼承者,第三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塞凱姆凱特。
這種試圖超越前任的做法,迷一般的沒有成功,但是這座未完成的金字塔里考古學家發現了石甕和金手鐲,刻有他名字的套罐和一個雪花石膏石棺。這位法老的業績我們一樣知之甚少,只是馬格哈拉干河邊懸崖上刻著他的名字,似乎暗示著他曾經遠征過西奈半島。
(4)卡阿巴
卡阿巴是塞凱姆凱特的繼承者,第三王朝的第四位法老,由于他的名字出現在吉薩和阿布希爾之間地帶“層級金字塔”旁,第三王朝時期的8個缽子上,所以“層級金字塔”通常被看成他所有。那里有數層石造建筑被加在上層建筑的中心部位,其意圖似乎是為建造梯形金字塔。
(5)胡尼
第三王朝的末代法老胡尼是這個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法老,33年或34年。他曾在上埃及的厄勒潘汀,也就是留下過左塞王祭祀尼羅河泛濫之神克努姆神的地方建造過一個堡壘,其目的顯然是為了加強南方的統治。在開羅以南88公里處的美杜姆,他還為自己建造了梯形金字塔,共有8個層級,但是現在僅僅殘留了3層,平頂,因而被稱為“截頂金字塔”
胡尼娶了美麗珊克為王后,生下了斯尼弗魯,這是第四王朝的開國法老。
整個第三王朝的歷史只是埃及偉大的金字塔時代的前奏,我們通過梯形金字塔的演進已經看到了后來大型金字塔的雛形,所以當斯尼弗魯開創的第四王朝一登場,就一種強勢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因為此前一些列為其強盛所做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他需要的是在那堅實的金字塔身上加一個漂亮的金頂。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