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秦簡
授權自
zhihu.com/question/451387964/answer
從出土的《里耶秦簡》等一系列簡牘來看,大秦在秦始皇時代,于東方六國的管理不能說“形勢一片大好”,只能說“吃棗藥丸”。
01
公務員隊伍嚴重缺編
1.人數缺編
簡8—1137:
吏凡百四人缺卅五人,今見五十人。
遷陵縣此時段實際定員數101人,而“見在縣廷”的人數51人。
文書顯示數量不足的吏員為令史、嗇夫、校長、官佐以及長吏5種
除令史外,其余種類的吏員在縣數都不足定員數一半。
而且不止一份簡牘記載了行政隊伍缺編。
2.影響行政
簡8—197:
佐均、史佐日有,泰牴已備歸,居吏柀徭使及前后書,至今未得其代,居吏少,不足以給事。
由于行政隊伍嚴重缺編,已經到了無法正常行政的地步。
3、大量用本地人填補
當公務員系統嚴重缺編時,任用本地人(也就是六國的遺老遺少)也就順理成章了,不任用這些熟悉地方,有地方威望的六國遺民,大秦在東方連收稅的基本行政怕是都無法開展。
項梁叔侄如何實質掌握郡縣的行政權力,原因一目了然。
02
公務員素質堪憂
可能有人要問,為什么不用正兒八經的老秦人來擔任公務員呢?
《岳麓秦簡》:
病有瘳,令為新地吏及戍。如吏有適謫過,廢,免為新地吏及戍者。
病人和各種觸犯秦法的公務員,沒什么其他處理或者懲罰,就扔到東方六國故地做“新地吏”。
而這些吏又要反過來承擔嚴重的勞役:
居吏柀徭使及前后書,至今未得其代,居吏少。
《岳麓秦簡》簡1668與簡1665:
吏及宦者、群官官屬、冗募群戍卒及黔首縣使,有縣官事,未得歸,其父母、泰父母不死而謾吏早死以求歸者,完以為城旦。
在職公務員也要負擔嚴重的勞役,弄得沒人上班,都去服役了。
03
基層管理嚴重失能,尤其是強制力運用上面
士五,居新武陵軴上。往歲八月,擊反寇遷陵,屬邦候顯、候丞不智知名與反寇戰,丞死,它獄。
廿六年二月癸丑朔丙子唐亭叚校長壯敢言之,唐亭旁有盜可卅人,壯卒少不足以追,亭不可空論。
甚至“反寇”攻“離鄉亭鄣”,而吏卒只能“各自備守”。
強盜抓不住也就算了,反倒是大秦基層行政單位被襲擊,而且也是束手無策。
秦始皇治理時期。
關中抓不到蘭池盜,好,朝廷有奸臣。
六國故地抓不到博浪沙行刺,好,六國貴族都是奸臣反賊。
連遷陵縣窮鄉僻壤的三十個賊,不僅管都管不了,還被人家打的“自守”。
其他王朝開國也不是沒有農民起義,但好歹也是“旋滅”、“遂平”。
到了秦始皇這里,變成了“大索十日無所得”,變成了“各自備守”,“壯卒少不足以追”。
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嗎?
遷陵縣提供了一個十分好的模板,讓我們能看到大秦在酷厲嚴苛的秦法秦政外套之下,大秦究竟已經變成一個什么樣“失能”的狀態。
▼今日推薦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