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4月4日消息,近期,一種名為“皮套論”的新型網絡謠言在游戲行業悄然生根,并呈現跨行業滲透的趨勢。為了更好地護航游戲行業健康發展,幫助企業破解應對網絡謠言的堵點、痛點,4月3日,上海市網絡游戲行業協會舉辦主題研討會,聯合米哈游、嗶哩嗶哩、盛趣游戲、心動網絡、鷹角網絡等行業頭部企業,以及專家學者、媒體觀察員,共同聚焦“皮套論”對游戲行業的影響并探討應對之策。會上,協會還牽頭發布了《關于應對新型網絡謠言“皮套論”的倡議》,呼吁全行業攜手,實現對“皮套論”的有效打擊和綜合治理。
網絡謠言是影響互聯網生態環境的“毒瘤”之一,其具有傳播快、“變種”多、傷害大的特點,長期以來像“牛皮蘚”一樣黏附于各類網絡平臺,而“皮套論”作為新出現的“變種”之一,對于游戲行業的殺傷力尤為巨大。“皮套論”最早出現于2024年,傳謠者虛構某游戲企業旗下產品的所有角色均為企業高管、制作團隊的“皮套”,在角色設計過程中充填了大量個人元素。由此誘導用戶對該企業及相關作品進行抵制和攻擊,最終致使該企業聲譽遭受嚴重損害。
上海市網絡游戲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建華在活動致辭中指出,“皮套論”極具欺騙性和煽動性,此前已有協會成員單位受到“皮套論”的攻擊,部分企業產品收入因此蒙受巨大損失。協會高度重視網絡謠言侵害企業利益的現象,歷時一個月,深入調研“皮套論”的形成背景和具體危害,形成了《“皮套論”對網絡游戲行業生態影響的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能夠協同各家游戲企業一起應對層出不窮的網絡謠言侵害,構筑產業‘防火墻’和‘緩沖層’。”
圖說:上海市網絡游戲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建華致辭
在《報告》研討環節,有專家指出,“皮套論”的傳播除影響用戶生態外,也會導致相關企業出現過度自我審查,比如因擔憂角色設定被曲解,被迫回避復雜敘事、細節描述,甚至推動創作風格向低幼退化。一旦用戶對文化創意產品的態度從崇尚“內容鑒賞”轉變為“審查出品企業”,長期來看將可能引發文化創意產業向謠言“讓步”,陷入固步自封的創作困境。在座談交流環節,有企業代表提出,“皮套論”甚囂塵上,另一原因是其背后衍生的黑灰產。“目前已經出現了利用此類網絡謠言形成‘攻擊-變現’的產業鏈,日漸呈現出職業化趨勢。”
如何有效應對“皮套論”及其衍生傷害?上海交通大學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副院長劉維建議,一方面,企業應及早建設針對“皮套論”的防范及應對體系,比如盡可能清晰地將角色設計背景和過程可視化地呈現于玩家面前,或完善角色的故事設定,徹底掐斷其與現實人物的關聯可能性,從根本上消解“皮套論”的滋生土壤。另一方面,行業內可通過制定行業標準、建立黑名單共享機制,形成合力遏制“皮套論”的傳播。此外,他還建議對“皮套論”等新型網絡謠言進行治理,“皮套論”散布者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吸引流量,其行為根據不同情形可被認定為侵犯企業名譽權或商業詆毀行為。司法機關可以深挖并查處典型案例,以此釋疑解惑,對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懾,為行業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在研討會最后,上海市網絡游戲行業協會牽頭發表了《關于應對新型網絡謠言“皮套論”的倡議》,呼吁行業各方能夠凝聚共識、形成合力,通過建章立制、依法維權等手段,有效防范“皮套論”相關謠言進一步擴散,為廣大用戶構建清朗網絡空間,共同維護內容產業健康生態。
圖說:上海市網絡游戲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林智敏發布《倡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