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天美股大跌,不少人擔心連鎖反應,那么今天就來說說,面對動蕩,我們該怎么做?本篇將從三方面給大家梳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另外本文最后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記。
一,美股大跌的影響
我們首先要理解,美股大跌究竟是為什么?事實上美股大跌不僅是在交易關稅,更是在交易美國的衰退預期,而最最重要的是涉及到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可能會被耗盡。恐慌,是人類作為動物的本能,毫無理性可言。
為什么會演變成流動性危機呢?因為美國實在太亂了,我們出了反制措施之后,老川依然嘴硬,這也是可以預見的,關鍵鮑師傅也是硬杠,不降息,態度很明確,這就讓投資機構很絕望,這等于硬扛啊!
硬扛的代價就是,連黃金都跌了,按理說,這種時候黃金應該漲啊?實際當你預期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性危機,那么是有可能跌的,2020年,新冠初期,黃金也跌過,不過后來很快回穩,當時是全球都在出刺激政策,但現在可沒有啊,是人為制造全球衰退,那么接下來中國資本市場的表現就很關鍵,否則真的就是全球流動性危機!
二,我們面臨什么?
那么中國市場能不能扛得住呢?其實對A股來說,這個答案是明顯的,因為沒怎么漲,所以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倒是港股方面壓力是很大,畢竟漲幅有點大。
所以,這時候再去看今年一月份開始,南下資金的持續輸出,就變得很有意義,而我覺得回頭看,更絕得是一大堆公司在港股融資這個問題。當時很多人評價這是吸血行為,但如果你站在當下的歷史背景下,就會覺得這招很高明,一旦內地這些優秀企業在港股融資,以眼下來看,大概率都是內資買的多吧,而且這些公司極有可能被納入恒指,這不就成了穩定指數最好的大殺器嘛!
所以,還是那句話,我們是有預期的,但凡算無遺珠,那就不是威脅。我們為老川的卷土重來準備了三年時間,接下來應該輪到我們收獲的時刻,回顧下2018年的時候,我們的反制,多少有點應對的味道,而如今不到24小時就出手了,這不是有備而來又是什么,股市炒的是預期,這是我最近一直強調的核心邏輯。
其實看看過去幾個月我們的布局,還是挺超前的,對港股,南下資金始終在買入,周四這種背景下,還買入了288億,目的就是拿下定價權,穩住市場;對A股,很多人都忘記了,過去一段時間,滬深300的ETF始終是大量賣出,有人說這是散戶行為,這么大的量,是不可全都是散戶的,當時我就說過,GJD壓制上漲,如今看手握大量現金的GJD,就是我們最大的底牌!
三,股民如何應對?
雖然指數或者說大盤穩定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個股的波動肯定很厲害,畢竟GJD不負責讓大家都賺錢啊!你要在股市里面賺錢,就要靠自己的本身,而市場消息滿天飛的時候,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個股的波動,最后大家發現,指數沒啥,個股卻是翻天覆地,其實背后不就是機構大資金在利用消息調倉換股。
如何跟上機構調倉換股的節奏?有人肯定會說,我分析這個,我研究那個,其實在我看來,股市的投資最大的問題就是定位不清楚,這些產業方面的研究,普通人能超過機構嗎?換個角度想,你覺得機構會認同你的研究不,所以不要天真了,咱就老老實實跟著機構就好了。
雖然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與散戶是完全不同的,用傳統方法自然是很難識別,但是我們通過大數據統計工具先把所有的「交易行為」數據先保存下來,經過長期的積累后,再通過大數據模型計算,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為」特征了,看下圖: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數據系統中反映市場整體交易行為的「定級分區」數據,它反映了一段時間內機構大資金的真實意圖,在「定級分區」數據中,數字越小,代表機構資金活躍程度越高,通常「一級區」和「二級區」代表機構行為活躍,相對的「三級區」和「四級區」代表機構行為幾乎消失。從中可以看出機構資金參與交易的積極性。值得一提的是「一級區」和「二級區」反復交替出現,往往是機構實現了控盤。
就拿去年「9.24」行情來說,當時很多人都在鬼哭狼嚎,但是真正嗅到市場味道的大資金早就開始布局了。
所以,眼下抓緊時間看清楚機構如何布局,比任何擔心都有用!
真相很殘酷,但不知道真相會更殘酷。
本篇就聊到這里,關注老概,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