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衛星圖像顯示,俄羅斯第1艘23900型兩棲攻擊艦“伊萬·羅戈夫”號正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扎利夫造船廠繼續建造,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烏克蘭軍隊此前曾使用遠程導彈襲擊過扎利夫造船廠,至少有1艘軍艦遭到嚴重損壞。
2025年4月3日,烏克蘭《防務快報》發布了“伊萬·羅戈夫”號兩棲攻擊艦的建造進度,并發布了一張未公開來源的衛星圖像,據稱拍攝于“2025年春季”。隨后,《麥克薩科技》發布了另外一張衛星圖像,拍攝日期為2024年11月17日,清晰展現了過去一年的建造進展。俄羅斯海軍訂購了2艘23900型兩棲攻擊艦,分別被命名為“伊萬·羅戈夫”號和“米特羅凡·莫斯卡連科”號,于2020年在扎利夫造船廠舉行了龍骨鋪設儀式。
從《麥克薩科技》和《防務快報》提供的衛星圖像來看,“伊萬·羅戈夫”號兩棲攻擊艦仍在建造中,但艦體的完整程度已遠超2023年乃至2024年中期的狀態。現在艦體上可見兩個大型長方形開口,可能是用于連接飛行甲板與下方機庫的升降機。不過,“伊萬·羅戈夫”號目前還沒有安裝飛行甲板和艦島結構。
根據《防務快報》發布的圖片估計,23900型兩棲攻擊艦長約220米,寬約40米,這與過去報道的數據一致。《塔斯社》曾在一份報告中描述,23900型兩棲攻擊艦的吃水深度接近7米,最高航速為24節,排水量可能為3萬噸或4.4萬噸。不過,目前還不清楚這兩個排水量以及預計的吃水深度是否反映了俄羅斯艦艇的典型作戰載荷。
此前的報道還稱,23900型兩棲攻擊艦最多可搭載16架直升機、6艘登陸艇、75輛戰車、900名士兵以及支持兩棲作戰的物資。官方模型和效果圖顯示,甲板上有卡-27/29系列多用途直升機和卡-52系列攻擊直升機,但也有可能搭載其他類型的直升機。俄羅斯此前也宣布將研制一種新型短距起降戰斗機,與23900型兩棲攻擊艦。
“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雖然23900型兩棲攻擊艦的設計工作早在俄羅斯2022年“特別軍事行動”之前就已經開始,但起源卻與烏克蘭有著直接聯系。2011年,法國政府批準向俄羅斯出售2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但這筆交易在2014年克里米亞被占領后取消。最初為俄羅斯建造的2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后來被賣給了埃及,23900型就是為了填補由此產生的空白。
被襲擊的“阿斯科爾德”號小型導彈艦
23900型兩棲攻擊艦的建造工作也凸顯了更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在克里米亞建造這樣一艘價值數億美元的高端資產所帶來的風險。2023年11月,烏克蘭使用遠程空射巡航導彈襲擊了扎利夫造船廠,導致俄羅斯海軍22800項目小型導彈艦“阿斯科爾德”號嚴重受損。不過,近幾個月來,烏克蘭對克里米亞境內目標的襲擊有所放緩。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烏克蘭并沒有將尚未完工的23900型兩棲攻擊艦作為襲擊目標。其中一個因素可能是,這類目標對資源的需求過高,尤其是一艘看起來離下水還很遙遠的艦艇,更不用說服役了。不過,即使只是推遲第1艘23900型兩棲攻擊艦的建造進度,也會對俄羅斯海軍造成實質性影響,同時為烏克蘭帶來宣傳和士氣上的收益。
扎利夫造船廠
事實上,扎利夫造船廠能夠建造23900型兩棲攻擊艦,再次凸顯了克里米亞溫水港口對俄羅斯的巨大價值。前蘇聯的4艘“基輔”級航空母艦,以及“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和未完工的姊妹艦“瓦良格”號(在中國大連造船廠完工后被重新命名為“遼寧”號),均由烏克蘭的造船廠建造。2021年,俄羅斯宣布了擴建扎利夫造船廠的計劃。
對于俄羅斯海軍而言,維護大型水面艦艇也是一項挑戰。2018年,唯一能夠容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的浮動干船塢在一次事故中沉沒,之后俄羅斯不得不對摩爾曼斯克的第35船舶修理廠進行大規模擴建。雖然“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如今已經重新下水,但是否能夠重返戰斗序列仍是未知數。
按照目前的進度,第1艘23900型兩棲攻擊艦預計將在2027年完工,比原計劃晚了兩年。即便俄烏沖突不會對建造工作造成任何影響,扎利夫造船廠是否能按期交付仍是未知數。烏克蘭戰爭爆發后,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制裁,對國防工業和造船能力造成了重大影響,扎利夫造船廠已經被列入制裁名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