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當天,來自財新的一篇文章《主動退市的首家央企金控平臺中航產融因何股債皆退出公開市場》在投資人群里傳開了。其內容之豐富,細節之多,比市場上已經發表的文章都更具有爆炸性和震撼性。
但是更為讓人震驚的是,信息背后透露出來的消息和傳遞的信號,似乎已經隱隱為ZH的結局做了判斷。
1.作為首家主動退市的央企金控平臺,糾紛不少,其中和國壽的27.1億元的回購價款,是歷史的成年舊賬。當然,目前這個糾紛還存在一定的分歧,內容暫時也沒有披露。
2.產融退市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姚和譚的案件;兩人任上給集團埋下了不少風險,需要進行風險化解。而后續旗下金融機構可能面臨TG等處置,而且單單就姚,涉案金額巨大。
3.產融旗下涵蓋租賃、證券、期貨、財務等等,中航產融近年業績持續下滑,2024年的歸母凈利潤為-4800萬左右,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結構轉型和資產賬面價值的下降。
4.至于債券轉場外,是一種常見的技術處理。無非就是想把標債轉成場外非標,規避公募債的信息披露業務。
5.2022年3月至8月,審計署對全國信托公司進行了風險排查,并將21家信托公司的問題進行總結上報,工業這家也位列其中,這里總算是解答了2022年的疑惑。
6.2022旋即開始的調查,這幾年摸底差不多。好了,關鍵來了:
財新報道中的這位人士表示,目前計劃由兩家先行TG。
財新在業內的權威性和專業性自不必說,選擇在這個時間公布這篇文章,后續結果如何?
不寒而栗,瑟瑟發抖。
或許,答案也就快要見分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