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再升級,中方強硬反制,特朗普回應引關注…
近日,中美貿易關系再度成為全球焦點。當地時間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34%的“對等關稅”,試圖在貿易領域向中國施壓。面對美方的單方面舉措,中方迅速且堅決地做出了回應,一系列反制措施在48小時內密集出臺,彰顯了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
4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涉及工業品、農產品等多個領域。這一舉措直擊美國相關產業,旨在讓美方切實感受到貿易霸凌的后果。
與此同時,商務部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其中包括高點航空技術公司、內華達山脈公司等,這些公司涉及軍事技術、情報分析等戰略領域,中方的管制措施限制了其獲取關鍵技術和材料的途徑,有力地回應了美方在相關領域的遏制行為。
海關總署也采取行動,暫停6家美國農產品企業的輸華資質。這一精準打擊直指美國農業州,而農業州作為特朗普的重要政治基本盤,此番舉措無疑對特朗普政府形成了有力牽制。
此外,商務部宣布對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鏑、鋱等資源的全球供應幾乎完全依賴中國,這一行動直接擊中美國軍工和新能源產業的要害,讓美方意識到貿易摩擦中沒有絕對的贏家。
中方這一系列“組合拳”式的反制措施,不僅是簡單的報復,更是對美國單邊主義和貿易霸凌行徑的有力回擊,是在國際規則框架內的合理自衛,也是對多邊貿易體系的堅定捍衛。
在中方反制措施公布后不到12小時,特朗普做出回應,僅用“中國不應該這么做”八個字試圖淡化中方行動的影響。但這看似強硬的回應,實則暴露了美方對中方反制力度與效果的嚴重誤判。從實際數據來看,美國加征關稅的初衷并未實現。
2024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不降反升,達到3610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了12%,貿易逆差問題愈發嚴重。同時,美方的單邊政策還加劇了國內通脹,今年3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5%,創下近兩年新高。
據耶魯大學研究顯示,若關稅戰進一步升級,美國家庭每年的支出可能會增加4200美元,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
美國企業也在這場貿易摩擦中承受巨大壓力,新關稅預計將帶來4330億美元的額外成本。蘋果、特斯拉等行業巨頭的股價應聲下跌,企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農業州的農民們更是損失慘重,由于中國對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加征關稅,他們的收入銳減,特朗普的政治基礎也因此受到動搖。
回顧歷史,美國當前的關稅政策與1930年的《斯姆特 - 霍利關稅法》有著相似之處。當時美國對兩萬種商品加稅,結果導致全球貿易萎縮60%,加劇了經濟大蕭條。
如今,美方重蹈覆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發出警告,若貿易戰全面爆發,全球經濟衰退的概率將升至40%,世界經濟將面臨巨大危機。
此外,美國的單邊主義行徑引發了多國的反彈。越南股市單日暴跌12%,日本對美出口驟降24%,歐盟多國股指跌幅超5%,全球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而中國在此時加速推動“去美元化”,中俄貿易人民幣結算占比突破90%,沙特對華石油貿易人民幣結算達42%,美元的霸權地位受到削弱,美國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處境愈發艱難。
中美經貿關系從1979年兩國建交時貿易額不足25億美元,發展到2024年已超6880億美元,充分證明了雙方合作的巨大潛力和互利共贏的本質。蘋果、特斯拉等美企持續擴大在華投資,也表明中國市場對美國企業的吸引力不可替代。
因此,美方若繼續將關稅作為政治工具,只會讓自身陷入更深的困境。按照美國智庫測算,全面加稅將導致美國GDP下降1.5%,而中方的反制措施無疑進一步放大了這一風險。
中方的反制行動是對美國單邊主義的堅決抵制,是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國際貿易秩序。特朗普簡單的回應無法掩蓋美方政策的失誤,更凸顯了其對全球經濟規律的錯誤認知。歷史經驗反復證明,保護主義只會讓美國孤立自己,合作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道路。
中美關系的未來走向,取決于美方能否摒棄霸權思維,重回對話與合作的正軌,否則,美國將在貿易摩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不僅損害自身利益,也將給全球經濟帶來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