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市場對于高品質住宅需求明顯增加,使得住宅設計規范標準亟需進行調整。
住建部部長倪虹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曾透露正在修訂的《住宅項目規范》近日正式公布了。
3月31日,住建部發布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以下稱《規范》),要求住宅項目建設應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為目標,并在規模、布局、功能、性能和關鍵技術措施等方面,對住宅項目建設、使用和維護作出規定。
據住建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介紹,新《規范》結合我國近年來住宅項目建設實踐,在對現行住宅標準實施情況評估的基礎上,經廣泛征求意見和充分論證,提出了住宅項目的底線要求,將更加有力支撐城鎮住宅高質量發展。
據悉,上述《規范》將于2025年5月1日起實施。
多維度提升居住體驗
具體看,在套內空間方面,《規范》規定新建住宅建筑層高不應低于3米;臥室、起居室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6米;廚房衛生間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2米。
公共空間上,《規范》要求4層及以上新建住宅建筑,每個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1臺電梯。12層及以上,每個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2臺電梯;對于既有住宅建筑加裝電梯,不應影響建筑結構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功能。
在住宅建筑結構方面,安全等級不應低于二級,抗震設防類別不應低于標準設防類,新建住宅建筑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實心樓板厚度不應小于100mm。
在室內環境方面,《規范》提高了臥室起居室分戶墻和分戶樓板兩側房間之間的空氣聲隔聲性能,以及分戶樓板撞擊聲隔聲性能。對建筑設備傳播至臥室、起居室的結構噪聲、衛生間排水噪聲等提出了限值標準。并要求每套住宅臥室、起居室、廚房均應有直接采光,至少有一個臥室或起居室,能滿足日照標準。
《規范》還從冬季保暖、夏季隔熱,以及建筑通風三方面對住宅建筑提出基本性能要求,規定嚴寒和寒冷地區的住宅建筑應設供暖設施,夏熱冬冷地區的住宅建筑應設供暖、空調設施或預留安裝位置。
此外,《規范》對燃氣、電氣等多項標準進行了提升,提出住宅建筑防雷措施,規定住宅建筑的通信設施應采用光纜到戶方式建設,公共移動通信信號能夠覆蓋到公共空間和電梯轎廂內。
業內:推進住宅建設高質量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新規范不僅是住宅技術標準的迭代升級,也為“好房子”建設提供了規范指引,倒逼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琳認為,新規范是“好房子”建設的底線基礎,是住宅項目的基本要求,通過提高隔音標準、提高日照、提升層高、差異化保暖等要求,提升居住品質的底線,將為居民創造更寬敞、更安靜、更安全的居住環境,推進住宅建設高質量發展。
在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吳璟看來,《規范》從住宅項目整體著眼,在增加層高、控制密度、細化適老要求、強化噪音限制、提升熱環境要求等多個方面作出規定,對住宅建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易居研究院認為,此次《規范》發布,是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確立,亦對其他基礎性制度制定有較好啟發。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求上,通過規范標準引導供給創新,并以優質供給引導更多市場需求,真正實現居住品質的提升。(來源:中房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