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購
波音在一份小冊子上,悄悄地展示了F-15E(很可能是最新的EX,但波音沒有確認,圖片上也看不清楚)上加裝了IRST泡罩。
IRST全稱是紅外搜索與跟蹤,最先在米格-29和蘇-27上出現。
美國其實從鐵幕降落開始,就暗暗地贊賞米格-29和蘇-27的IRST,但一直沒有跟進。歐洲倒是沒有這個負擔,“臺風”和“陣風”都有IRST。
“臺風”的IRST
“陣風”也有IRST
美國空軍一直用傳感器吊艙彌補,從F-15E的LANTIRN吊艙就開始了。這是一對吊艙,一側是搜索和低空飛行用的,另一側是跟蹤和目標指示用的。在海灣戰爭中就顯示威力,但要占用外掛點,降低彈藥的攜帶量。
有些外銷F-15E(如這里的F-15SG,新加坡版)在進氣口下的掛架里整合了“虎眼”IRST,但和吊艙IRST一樣,上方視界受到阻擋。戰斗機的上方視界很重要。一方面高空溫度低,有利于紅外裝置工作,而且視距搜索距離大,看不到高空是個問題;另一方面在盤旋機動時,飛機壓坡度拉g,敵機在前上方,看不到前上方更要命。
美國空軍F-15C的“軍團吊艙”也用作IRST,性能不錯,但是掛在機腹中線的,占用了副油箱的位置,更加要命。
好處是“軍團吊艙”很容易和現有戰斗機整合
F-16有一樣的問題,但外銷的F-16E/F大幅度重新設計,倒是整合進了IRST泡罩。F-16沒有F-15E那么多外掛點,也必須用機內IRST。
F-35A在設計的時候就整合了紅外光電系統,但這是FLIR,用于低空飛行和對地攻擊的,對空戰的作用較小。
在隱身時代,IRST越來越重要。IRST不受電磁干擾的影響,也不輻射電磁波,既反隱身,本身又隱身。隨著紅外技術的發展,幾十公里的探測距離不成問題,很實用了。單純的被動紅外還是有測距問題,但輔以激光測距或者多機互聯后三角定位,測距問題也可以解決。
美國戰斗機終于“趕上”蘇聯戰斗機在40年前就采用的技術了。
本文轉載自公眾微信號:晨楓老苑
熱銷中!
《航空知識》2024年合訂本
風上風云|云端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