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何威
來源|貝多財經
近日,渤海銀行(HK:09668)披露了2024年度業績公告。渤海銀行董事長王錦虹在年報致辭中表示,2024年是“進”的一年,該行整體經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高質量發展不斷走深走實、成效持續顯現。
誠然,過去的一年中渤海銀行實現了營收、利潤的雙增長,存款規模也上升到萬億的新臺階,但在一系列看似光鮮亮麗的業績表現背后,資產質量下行、違規問題頻現等后顧之憂仍然阻礙著渤海銀行的發展腳步。
另需注意的是,渤海銀行自2021年起便多次開展大規模的市場化選聘,高級管理層的動蕩也為其長遠穩定發展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這家最年輕的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正經歷著發展的至暗時刻。
一、成長性存疑,業績翻身靠投資
根據財報,渤海銀行2024年的資產總額約為1.84萬億元,較2023年末的1.73萬億元新增1111.08億元,增幅約6.41%;收入254.82億元,同比增長1.94%;凈利潤52.56億元,同比增長3.44%,多項指標均實現正增長。
渤海銀行董事長王錦虹將業績的提升,歸功于該行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升級展業模式、夯實客戶基礎、豐富產品譜系、凝聚創新力量,并強調2025年該行要加快體系建設,為高質量發展聚合力增動能。
拉長時間線后不難發現,渤海銀行近年來的收入與利潤僅在上市當年(即2020年)實現了曇花一現般的提升,分別同比增長14.50%和3.07%。2021年,該行的利潤雖然依舊保持了2.19%的增勢,但收入卻同比下降10.15%至291.94億元。
2022年和2023年,渤海銀行上述兩項業績指標更是出現了雙雙“跳水”,其中收入分別為264.65億元和249.97億元,同比下降9.35%和5.55%;凈利潤分別為61.07億元和50.81億元,同比下降29.23%和16.81%。
雖然渤海銀行在2024年成功扭轉了自身持續三年的業績頹勢,但254.82億元的收入體量與52.56億元的利潤規模,實際較其剛上市時的324.92億元和84.45億元存在不小差距,業績有待進一步提振。
拆解渤海銀行2024年的收入構成可知,該行業績上漲的主要動力其實是非利息凈收入板塊,該項業務的收入約為99.39億元,增長幅度達到35.20%,其中交易收益凈額同比增長87.47%,金融投資凈收益同比增長116.13%。
不過,在減費讓利及保險、基金費率改革等大背景下,由于代理與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較2023年有所下降,且降幅近40%,渤海銀行2024年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實際同比下滑了25.63%至29.74億元。
而占據渤海銀行總收入六成以上的利息凈收入,也由2023年的176.46億元降低11.92%至2024年的155.42億元。不僅如此,該行截至2024年末的凈利差和凈利息收益率分別為1.12%和1.31%,分別同比降低0.07個和0.10個百分點。
對于以信貸業務為主業的銀行機構而言,利息凈收入規模的萎縮,便意味著信貸業務展業不順;加之其非利息凈收入的增長,實際依靠債券市場火爆背景下的金融投資拉動,該行未來收入增長的可持續性還需要時間的考證。
二、不良率抬頭,消費貸隱憂凸顯
為促進零售轉型發展,渤海銀行自2017起開始發力消費金融業務。通過合作增設招聯消費貸、唯品會消費貸、微信分付、借趣花聯合貸款等產品,該行消費貸規模迅速由2017年的88億元至2020年的超1100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互聯網貸款政策的變更,以及個人信用消費貸風險集中爆發的雙重影響下,昔日炙手可熱的個人消費貸業務變成了“燙手山芋”,渤海銀行不得不主動開始收窄個人消費貸規模,優化業務結構。
但截至2024年末,渤海銀行個人貸款的不良貸款余額依舊為92.12億元,較2023年末的61.27億元增長30.85億元;個人貸款的不良貸款率為4.15%,同樣較2023年末的2.25%增長1.9個百分點。
渤海銀行截至同期末的個人消費類貸款的不良貸款余額約46.39億元,較2023年末的33.73億元增長37.55%,是該行個人不貸款規模攀升的主要因素;不良貸款率更是高達12.37%,較2023年末的4.44%增加7.93個百分點。
更不容樂觀的是,個人消費貸規模的急劇收縮,極大程度影響了渤海公司的零售銀行業務發展。該項業務2024年錄得-27.87億元的虧損,而在2023年,該行的零售銀行業務稅前利潤尚且能夠達到4.72億元。
渤海銀行在財報中透露,2024年該行通過現金清收、呆賬核銷、破產重整、轉讓等方式處置不良資產355.34億元,個人貸款高風險資產已快速出清,資產結構更加優化,應對風險能力逐漸增強,個貸業務總體風險可控。
但截至年末,渤海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約164.80億元,僅同比微降0.7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6%,雖較2023年末的1.78%下降0.02個百分點,但該行的不良貸款率已連續多年高于1.75%,在股份制銀行中處于高位。
另據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數據,2024年末商業銀行平均撥備覆蓋率為211.19%。也就是說,渤海銀行截至同期末155.19%的撥備覆蓋率不僅較上年同期的156.94%有所下滑,還低于業內平均水平,風險抵補面臨著不小挑戰。
三、管理層變動,內控踩監管紅線
在個人消費貸引發的資產質量危機背后,渤海銀行自身的內控體系也相當堪憂。
年報發布的前一個月,渤海銀行蘇州分行便因“員工行為管理不到位”的主要違法違規行為,被蘇州金融監管分局罰款40萬元;時任渤海銀行蘇州分行營業部總經理助理的張黎斌也被處以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終身的行政處罰。
實際上,合規問題早已是渤海銀行的經營痛點,該行曾被詬病“一年至少違規7次”,2021年和2023年均收到過多張千萬級罰單,甚至出現過貸款資金被非法挪用、統計數據失真、重大關聯交易審批流程不規范等多項嚴重違規行為。
貝多財經梳理發現,2024年渤海銀行共收到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罰單12張,其中9張罰單的違規事由與貸款管理相關,發放虛假商用房按揭貸款且形成風險問題更是成為了該行的“沉疴舊疾”。
2024年財報顯示,渤海銀行全年共接收客戶投訴2.26萬件,同比增長3.13%,其中個人客戶投訴高達2.17萬件,且多聚焦個人貸款和信用卡業務領域,占比在七成以上,內部管理與服務質量顯然都還有優化的空間。
就在不久前,渤海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收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李建國、齊君及鄧蓓三位副行長任職資格的批復,三人自2025年2月7日起正式履職。新上任的三名高管中,李建國、齊君為外部聘任而來。
而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超50次關于渤海銀行各分行高管的任職資格批復,其中大部分與分行行長或副行長崗位輪換有關。大規模的人事變動之下,渤海銀行的未來發展或將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