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老婆問我,你知不知道甲亢哥,他現在很火。
查了一下,是一個美國20來歲的黑人網紅,由于風格比較亢奮,于是在互聯網上很快殺出。近日更是頻繁在中國的幾個城市亮相,享受了董宇輝的待遇。
我看到他在深圳萬象天地買華為手機的畫面,一臉震驚地高呼,OMG,我們買了華為手機!
從此大概能夠猜到此人是一種什么調調。
像是逛故宮、爬長城,在河南少林學功夫等等,身上都帶著一股模式化的東西,只是在甲亢哥高亢的表演底下,這種模式化被掩蓋了。
甲亢哥這一類的網紅在任何一個國家,似乎都能夠提供較高的情緒價值。
此前,大張偉的《陽光彩虹小白馬》里面有句歌詞,“你是內內個,內內,內個內個...陽光彩虹小白馬”,成為甲亢哥在中文網絡火起來的梗,因為“內個”的諧音就是“Negro”。
甲亢哥在上海的時候,就有喜歡玩梗的中國粉絲,戴上大張偉的頭像,唱起《陽光彩虹小白馬》,甲亢哥沒有生氣,反而加入到這次玩梗的聯歡上。
我仔細回憶了一下“Negro”這個詞,好像中小學的英語課上就學過,當時就記得是黑人的意思,從未想過這個詞有什么冒犯的地方。
這個詞匯在國外具有冒犯的指向性,也成為很多年的老梗了,就連黑人自己也常拿這個詞互為調侃。相較之下,更為惡劣的歧視語言近些年卻如野草一般冒出來了,比如“D絲”“傻B”,歧視語言越來越低俗化了。
是否歧視,重要的不是語言,而是背后的態度。
我爹,一個從未出過國的山東小鎮上的人,有那么幾年,不知道為什么自信心突然爆棚起來,叫到韓國人就是韓國棒子,而印度人則是印度阿三。至于小日本,那已經是小學生都口耳相傳的了。
盡管現實世界里,我們從未見過一個真實的韓國人,印度人,日本人。
后來聽說,日本人做的工業產品非常不錯,而印度人的數學很好,我爹還是用,小日本做事情很仔細,阿三數學還行此類的語言。
現在想想,那時候大概是0405年,我爹上網了,他看到了互聯網上的各種用語,許多難以描述的民族主義情緒,在他的心里也漸漸形成了。
二十年后,甲亢哥的出現和爆火,背后依然背負著一些極為隱晦的關于尊重和歧視的內涵。只是在他的夸張的表演之下,不被特殊強調。
今天的受眾也與二十年前相比,完全不一樣了。現在的年輕人沒那么多包袱,輕飄飄的,重娛樂,喜歡玩梗,不知輕重,同時也更容易把玩笑開大。一些玩笑甚至就是惡意的,用他們的話,這叫“貼臉開大”。
在甲亢哥到了成都的時候,一個女coser走到他身邊,對他喊道:“我是種族主義者,我是尼哥殺手,我討厭尼哥。我喜歡你的女朋友,因為她是白人。”
甲亢哥聽到了,連說幾個what之后,顯然情緒上有些激動了,訓練有素的媒體嗅覺,讓他給自己和對方找了個臺階:她可能不會英語,她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
而那個戴著口罩的中國女coser,顯然沒意識到,在一種權力語言中,女性這個群體,也是被歧視的一方,是弱勢的一方。
她用妝容和口罩,隱去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就像一個互聯網馬甲,把網上出現的“梗”甩到甲亢哥臉上,想看看他會是一個什么反應。
這不能算是一個真誠的交流,而只是娛樂效果。因為真誠的人可能不會選擇甲亢哥這樣的網紅作為交流對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