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漫畫在敖漢發現---邵國田
1971年7月,距教漢旗所在地——新惠之南七公里半的乃林#村,出土了一批遼代文物。乃林#村地處孟克河沖積的河灘地上,河從村東側流過。村中和村南、東兩邊散布有遼代陶、瓷片,故知這里是一處遼代遺址。但由于多年耕種和孟克河的沖刷,現已很難看出整個遺址的全貌,只從斷崖處看出有一米多厚的文化層。這批文物是發洪水時沖出來的,據社員講,有大瓷、瓷器、鐵器、陶器、方磚等,有的被河水沖走,現保存在敖漢旗文化館的有兩件瓷罐和兩件陶瓶。
圖一
圖二
瓷罐為一大一小。大罐之上大半部為乳白色釉,下半部近底處露灰白色粗胎,胎外掛白衣,釉下略泛淡紫色;有雙耳,耳處內壁有托墊加固;口沿外卷,口向一面偏斜,似為做胎壞子時變形所致;厚圈足稍外侈,外緣足有旋削痕。高17、口徑16.3、最大腹徑20、底徑9、厚0.9厘米。罐周身畫黑花兩耳上面各書一“王”字,兩面腹部各畫一官吏形象,形象大致相同,皆為側身低首而立,一像頭戴展角#頭,身穿長袍,足高腰系躁暖帶;整個驅體為兩筆勾成的橢圓形,身背正中畫一豎弧線,為袍背衣縫,右腳向前揚起作走動狀(圖一、四)。另一像亦頭戴模頭,角為上翹的兩條細線;整個軀體亦為兩筆勾成的圓形,腰間系帶只畫一筆弧線;雙腳靴似作站立狀。官更形象的兩側畫對稱的“米”字花兩朵(圖二、五)。
另一件瓷罐亦為灰白色粗胎,占半釉,胎上掛白衣,釉乳白色有細開片。高11.6、口徑9.1、底徑6.1、厚0.3-0.7厘米。腹部畫黑色花:耳部兩朵,兩面正中各一朵。花瓣淺處為紅黃色(圖三)。
圖六
圖七
兩件陶瓶皆為泥制灰陶。一件為敞口短頸周身無紋飾,高26、口徑11、底徑9.2、厚0.8厘米(圖七)。另一件為長頸 圓肩瓜形瓶,口沿外侈,頸處有三幣凸起的弦紋,弦紋間各有八條上下打磨光的黑色條帶,條帶間為灰色毛面,腹為五瓣瓜形,腹下為華點紋。底內四,正中有一突起的銅錢紋。高29.7、口徑7.8、底徑7.6、厚0.8厘米(圖六)。
這四件文物應屬遼代,瓜形瓶為遼代典型器物。兩件瓷罐雖為一般的遼代黑花粗胎白瓷,但畫有官支像的瓷罐應為難得的珍品,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兩幅官更像是很精彩的漫畫,塞寥幾筆,把兩個大腹便便的貪官污支的形象畫得活靈活現。漫畫作者的畫法之燜熟,藝術之高超,概括力之強,體現了我國歷史上勞動人民的才能和智慧。
邵國田
邵國田:原敖漢旗博物館館長,副研究館員。曾任內蒙古自治區考古學會理事,文物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現任內蒙古紅山文化學會理事。1972年從教育調到文化系統的40余年間,致力于文物保護、考古調查、搶救發掘、征集文物、籌建博物館等。
重要是在1981-1988年,組織開展了敖漢旗的文物普查,共發現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遺址和墓地3800余處,居全國之冠,創造出普查的“敖漢模式”。其中發現的小河西、興隆洼、趙寶溝等新石器時期考古學文化以及柳南墓地、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城址和墓地,填補了我國北方考古編年的空白。參加了小河沿、大甸子、興隆洼、興隆溝、撒水坡、四分地等遺址的考古發掘。主持清理了草帽山紅山文化積石冢、西山小河沿文化墓地、烏蘭堡鐵匠溝戰國墓、康家營子、北三家、沙子溝、大橫溝、英鳳溝、姚家溝、皮匠溝、下灣子、喇嘛溝、娘娘廟、七家、羊山、水泉、臺吉營子、喇嘛洞梁等遼墓百余座,揭取墓中壁畫50余幅。
多次受到赤峰市和旗政府的獎勵,并分別于1986、1989、1996、1999年評為全區文物戰線先進工作者,全區思想理論戰線先進工作者,受到內蒙古黨委宣傳部和內蒙古文化廳的表彰。2002年被國家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國家級“文博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