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大同歷史悠久,北魏時期的都城“平城”就是今日的大同,明朝時期大將徐達在舊址上重修城墻與城樓,可惜在清朝滅明期間,城破被多爾袞屠城,城墻也被削掉5尺,上圖是站在城樓上往城內方向拍攝。
2、大同古城的一處城門,低矮的城墻,百姓們從城門洞中魚貫出入,上方的城樓早已消失,城墻下有著好幾戶人家,不知道這里是城內還是城外。
3、站在大同的城樓上,遠遠眺望著這座北方名城,城內的建筑,古意盎然,處處可見樓閣矗立在不同的區域,古都的氣度盡展。
4、大同的四牌樓,這是明朝大將徐達在修建古城時所建,迎面牌樓上的匾額寫著‘永泰街’三字,照片中的百姓們川流不息,擺攤的小販、送貨的大車,一片繁榮的氣息。
5、大同古城的城墻上,早已破敗不堪,不過我們從照片中仍然可以看到古城的雄偉。
6、大同城的郊外,黃土高坡上,是一片平原之地,中間的溝壑很深,已成為交通要道。
7、大同城內的一處店鋪,擺滿了各式生產生活用的鐵器,鍋碗瓢盆一應俱全。
8、位于大同城北45公里的得勝堡,明朝萬歷年間修建,城門洞上的門券鑲嵌了“鷹門”的字樣,是明長城的一處重要關隘,關外就是內蒙。
9、大同境內的萬里長城,拍攝地點未知,可能是在得勝堡附近,此處景觀,如同唐朝詩人所寫的“孤山幾處看烽火,壯士連營候鼓鼙”詩句。
10、位于山西陽高縣的陽和臺,又稱北臺,照片中的臺階有72級,臺上的元帝宮建在高處,氣勢宏偉。
11、位于大同古城西南隅的大華嚴寺,始建于遼代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為遼國皇族寺廟,因佛教《華嚴經》而得名,后世歷經多次重建,上圖是華嚴寺大雄寶殿。
12、大雄寶殿前方有一座石經幢與鐵香爐相伴,石經幢建于遼道宗時期,鐵香爐則建于明萬歷年間。
13、在大同華嚴寺附近的梳妝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遼代蕭太后外出駐所,樓建在高臺之上,極有氣勢。
14、大同古城的九龍壁,位于平城區和陽街,這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在大同被封為代王,這是他的府邸代王府前的照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