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作為中國傳統婚嫁習俗,承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本是男女雙方以締結婚姻為目的,按民間習俗,由男方給付女方或其家庭的禮金及貴重物品。
結婚交付彩禮,源于古代婚姻“六禮”中的“納征”,從周朝最初的簡單形式,歷經秦朝、兩漢、隋唐、兩宋、元明清等各朝的發展,在清朝時已深深融入傳統婚俗觀念。
然而在現代社會,彩禮卻逐漸變味。隨著經濟發展,彩禮數額不斷攀升,尤其在農村偏遠地區“高價彩禮”現象突出,甚至出現“萬紫千紅一片綠”等高額彩禮說法。這不僅讓婚姻關系物化,給許多家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影響社會和諧穩定,也阻礙了部分青年的婚嫁進程。
例如在一些家庭為籌備彩禮,背負高額債務。高價彩禮已成為社會痛點,亟待整治。我們應讓彩禮回歸其原本代表尊重與祝福的“禮”之本質,而非成為沉重的“財”之枷鎖 。
那么,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的“結婚彩禮”到底需要多少呢?結合媒體透露的信息,可以得到以下數據,提供給網友們參考。
江西省排名第一,作為經濟不發達的省份,江西省民眾結婚平均彩禮達到了38萬元之巨。而2024年,江西省人均收入僅為36000元。對于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而言,這是一項巨大的負擔,令人不寒而栗。
福建省民眾結婚平均彩禮為30萬元,排名全國第二位。福建省2024年人均收入為47900元,比江西省要高出11900元,但卻比江西省民眾結婚彩禮平均低8萬元,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啊。
浙江省作為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民眾結婚彩禮的平均值為25萬元,在全國排名第三位。2024年浙江省人均收入為67000元,比江西省高出了31000元,幾乎是一倍;比福建省也高出19100元,然而,浙江省民眾結婚平均彩禮卻要分別低13萬元和5萬元,這也更加令人不解了。
江蘇省、遼寧省民眾結婚彩禮平均為20萬元,比江西省低18萬元,比福建省低10萬元,比浙江省低5萬元。2024年江蘇省人均收入是55400元,遼寧省人均收入是39800元。江蘇省和遼寧省相差了15600元。然而,江蘇省和遼寧省結婚彩禮卻都是20萬元,更加使人陷入迷惑的境地。
上海市民眾結婚彩禮平均為18萬元,排名全國第六位。這個數據令人費解,為什么呢?因為上海市2024年人均收入達到了驚人的88400元,高出江西省52400元,然而民眾結婚彩禮平均卻低了20萬元。江西省的民眾似乎要認真反思了。
山東省民眾結婚彩禮平均為17萬元,排名全國第七位。山東省2024年人均收入為42100元。安徽省、天津市民眾結婚彩禮平均為16萬元,排名并列全國第八位。安徽省2024年人均收入是36800元,天津市2024年人均收入是53600元。
河北省、湖北省民眾結婚彩禮平均為15萬元,并列排名全國第十位。河北省2024年人均收入是34700元,湖北省2024年人均收入是36900元。
全國民眾結婚彩禮平均為10萬元的省、市、自治區最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河南省、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達到了六個之多。
而民眾結婚彩禮平均值低于十萬元的省、市、自治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80000元。青海省為70000元。云南省為60000元。海南省為50000元,中國臺灣省和北京市均為30000元。澳門特別行政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均為20000元。西藏自治區最低,為10000元。
在我國的部分地區,彩禮數額與受教育程度呈現出奇特關聯。甘肅一些農村,本科彩禮10萬元,大專8萬元,中專6萬元。
從女方家庭角度看,培養女兒耗費大量教育成本,尤其偏遠農村家庭收入渠道窄,供女兒上大學幾乎耗盡積蓄。且就業形勢嚴峻,女大學生就業難,短期內難見教育成果回報。到婚嫁時,家長自然會因之前的不菲投入,以學歷衡量彩禮,試圖收回成本。
從整體社會層面分析,高學歷者對彩禮觀念會有不同認知。通常受教育程度高,更能理解婚姻本質,注重感情契合與未來發展,對高價彩禮的接受度更低。
像一些經濟發達地區,人們教育水平普遍較高,高價彩禮現象相對較少,比如北京市僅為30000元。而在部分落后地區,教育水平有限,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彩禮易被當作衡量婚姻價值的重要標準,價格也隨之不斷攀升 。比如江西省、安徽省、河北省就是這種情況。
為有效治理我國部分省、市、自治區結婚彩禮不斷走高的問題,應該采取一系列措施,從根本上治理、杜絕和取締。
1、政策法規約束
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明確彩禮的合理范圍,對過度索要彩禮的行為進行約束。像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明確規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地方政府也可因地制宜出臺細則,如某些地區規定彩禮最高限額,對違規家庭進行批評教育或適當處罰,從而引導彩禮回歸理性。
2、強化宣傳引導
利用電視、廣播、新媒體等多種渠道,宣傳正確的婚戀觀與價值觀,強調婚姻應以感情為基礎,而非物質交易。可通過舉辦文明婚俗講座、發放宣傳手冊、創作相關文藝作品等形式,深入鄉村、社區普及,讓民眾認識到高價彩禮的危害,從思想根源上改變觀念。
3、發揮基層組織作用
村(居)委會、紅白理事會等基層組織要積極作為,將抵制高價彩禮納入村規民約、社區公約。為村民制定彩禮參考標準,通過評選 “文明家庭”“零彩禮模范” 等活動,對踐行低彩禮、文明婚嫁的家庭進行表彰,形成示范效應,帶動更多家庭摒棄高價彩禮陋習。
4、發展經濟提升保障
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扶持,促進當地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當家庭經濟狀況改善,對彩禮的依賴程度會降低。同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民眾養老、醫療等后顧之憂,弱化彩禮作為婚后保障的功能,進而減輕彩禮負擔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