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簽訂賣房合同,沒想到買家卻提出要分三筆打款到不同賬戶,這種操作還從沒有聽說過…”
老羅最近特別疑惑,炒房多年,從未遇上這樣的買家,要求房款必須分三筆打款到不同的賬戶,才愿意買,不禁擔憂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貓膩。
詳細問過財稅專家@李總以后才得知,現在金稅四期上線了,這種操作還真要當心點…
根據財稅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稅務機關通過大數據篩查,發現可疑交易線索同比激增217%。
這個數據同在也為我們透露了一點:稅收監管網絡正在悄然收緊。
另外,根據中辦和國辦在2021年3月24日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要實現從"以票管稅"向"以數治稅"的全面轉變。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每個人的資金流動將進入前所未有的"透明時代"。
那么問題來了,網上都在傳,以后只要個人賬戶進賬資金超過5萬,就會被查,這是不是真的呢?
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因為,根據央行《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其中就明確提到:
個人賬戶當日單筆或累計交易超過5萬元(含)的現金收支,以及非自然人客戶支付款項單筆超過200萬元的情況,都會被納入重點監測范圍。
納入到重點監測,不是說你的資金就一定會被查,最后還是要根據你的賬戶交易情況來判斷,如果交易異常,那么就會被嚴盯。
比如以下幾種情況:
①高頻小額進賬。如果你的賬戶每天都有幾百、幾千,但又不符合正常工資或交易特征的進賬;
②大額打款無明確用途。錢進來了,但不知道干啥用的,也沒有相關證明;
③兼職或副業收入沒申報。如果有多份收入沒有合法申報,也要注意。兼職收入也是要如實報稅的,否則也可能成為重點調查對象…
總之,金稅四期系統已經實現與銀行、不動產登記等46個部門的聯網。這也就意味著,從此你的工資收入、房租收益、股權分紅乃至房產交易記錄,都將構成完整的"資金拼圖"。
所以,別以為多筆資金轉賬就能逃避嚴查,只要資金交易行為被判定為異常,同樣會被檢測。
比如:南京的王先生,賣房時拗不過買家的懇請,為幫買家節省稅費,同意做低合同價,私下收取了80萬差額款。
結果辦理貸款時,銀行就發現了他賬戶上半年內有6筆9.8萬的轉賬記錄,累計金額剛好卡在60萬臨界點。
最后,不僅貸款審批被拒絕,還接到了稅務局的約談通知。
所以,想要通過這種多次轉向的方式來降低稅費,只會給自己找麻煩,以后的智能稽查系統,只會讓這些不合規操作無所遁形。
現實中,有些人也習慣性用親屬的多個賬戶來接收房租或售房款。這種小聰明,實際上風險很大,因為稽查系統通過AI算法,就能精準識別到關聯賬戶。
一旦這種記錄被查到,甚至還會影響后續的購房首付來源審查。
所以,大家別存在僥幸心理,如果買賣大資產,先登錄"個人所得稅APP"查看一下收入納稅明細,提前做好稅務健康體檢。
總之,咱們普通人一定要合法合規。
不管是做啥生意,都要合規開發票,并妥善保管單據。
而且每項收入都要合規報稅,比如副業收入,別以為這個可以不上稅,在新系統下,都是會被檢測的。
不過,咱們普通人也有省稅法子,比如,國家已經出臺了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主要包括了7項,像子女教育支出、贍養老人支出、住房租金支出等,這些都可以用來減稅。
大家可以好好利用這個政策,能省一點是一點。
最后再說一句: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收入和交易合法合規,根據規定納稅,就不怕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