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華盛頓,政治硝煙與資本市場的動蕩交織,一場由特朗普掀起的“史詩級貿易戰”正將美國推向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繼企業家馬斯克公開批評白宮政策后,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被曝因無法忍受特朗普的“關稅狂想曲”而計劃離職。這場“背叛”不僅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內部的分裂,更預示著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的崩盤危機。
一、關稅“核彈”引爆,財長成“背鍋俠”
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宮高調簽署“對等關稅”行政令,宣稱這是“美國經濟獨立宣言”,要求對全球進口商品加征10%至50%的“懲罰性關稅”,甚至對中國部分商品的實際稅率飆升至54%。這一政策被《新共和》雜志直斥為“幼兒園水平的國際貿易理解”,連美國財長貝森特也公開警告貿易伙伴“不要報復”,否則局勢將“螺旋式升級”。
然而,特朗普的“經濟獨立”口號迅速演變為資本市場的“獨立跳水”。美股連續兩日暴跌,納斯達克指數跌入熊市,標普500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道指單日蒸發逾2200點。面對市場崩盤,貝森特這位曾試圖以專業經驗“約束特朗普”的對沖基金老手,最終淪為政策失敗的“替罪羊”。消息人士稱,貝森特在特朗普核心圈中“格格不入”,甚至“不被總統傾聽”,如今正“尋找退路”,可能轉投美聯儲。
二、貿易戰的“荒謬邏輯”:盟友敵人“一視同仁”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堪稱“無差別攻擊”。無論是親密盟友英國、澳大利亞,還是被視為“威脅”的中國、越南,均被納入加稅清單,連瑞士、以色列等“特殊伙伴”也未能幸免。這種“美國優先”的蠻橫邏輯,連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都感嘆:“貿易戰不會很快結束,除非美國取消所有關稅。”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一邊要求加拿大降低乳制品關稅,一邊威脅將其變為“美國第51州”,而美國農民卻在貿易戰中首當其沖。艾奧瓦州農場主怒斥:“特朗普揮著‘關稅破壞球’,砸碎的是我們的生計!”數據顯示,貿易戰或使美國經濟每年縮水800億至1100億美元,普通家庭年均損失1600美元。貝森特的離職傳聞,恰是華爾街精英對特朗普“經濟豪賭”投下的不信任票。
三、“單邊主義”的代價:全球反噬與美國內耗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撕裂國際市場,更激化美國內部矛盾。民主黨領袖杰弗里斯直言:“這不是‘解放日’,而是衰退的開始。”前財長薩默斯警告,對加拿大鋼鋁加征50%關稅是“史上最糟貿易政策”,可能將美國推入經濟衰退。就連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也呼吁“停止升級貿易戰”,因為“最終埋單的是消費者”。
貝森特的“跑路”計劃,映射出白宮理性派與民粹派的終極對決。他曾幻想以專業知識“馴服”特朗普,卻在市場信譽掃地后選擇逃離。這一幕與當年馬斯克怒懟白宮如出一轍——當商業邏輯讓位于政治表演,資本與權力的同盟便注定瓦解。
四、歷史的警示:21世紀沒有“孤島帝國”
特朗普的“關稅萬能論”暴露其對全球化經濟的無知。他幻想通過“割全球韭菜”重振制造業,卻無視供應鏈斷裂、通脹高企的惡果。正如《華盛頓郵報》所評:“特朗普的演講充滿夸大與謊言,關稅承諾注定是空中樓閣。”
2025年的世界早已不是19世紀的殖民賽場,美國若執意以單邊主義綁架全球經濟,終將遭致更猛烈的反噬。貝森特的離職或許只是序幕,當更多“背叛者”浮出水面,特朗普的“關稅烏托邦”也將加速崩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