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八首·其三》[唐] 杜甫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你看他對長安的懷念真是朝朝暮暮、不分日夜,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不能忘懷的。第二天天亮了,他就看到了千家山郭。夔州是山城,我沒有登上過白帝城,因為那次我們從重慶坐船一直走下來,到白帝城時船沒有停。我們中間停的一個地方是萬縣,萬縣也是山城。那里都是高山,城市都是依山而建,錯落在山間。你向下一看,高低上下,有千百戶人家。杜甫說“千家山郭”,城分內外,內城為城,外城為郭,我們統稱之為“城郭”。“千家山郭靜朝暉”,有千戶人家的這樣一座山城,在曙光剛剛透出來、人們還沒有起來的時候,顯得如此寧靜。他寫得很好,如果你真的看見過山城早晨的景色,就更能體會到這句的妙處了。
[元]趙孟頫《杜甫秋興八首》(局部)
晚上,他“每依北斗望京華”,白天他干什么呢?“日日江樓坐翠微。”“翠微”就是山中的溟蒙的煙嵐,我不是說我寫過一首詩,有一句是“空蒙青翠有還無”嗎?你看那朦朧的遠山,籠罩著很薄的一層青藍色的煙靄,那就是翠微。你如果早晨或傍晚到美國的大峽谷,就會遠遠地看到這樣的煙靄,外國人在旁邊,告訴我說,那是blue mist,我想這就是我們中國所說的“翠微”了。杜甫說,我“日日江樓”—“坐”—“翠微”,他本來應該坐在“江樓”之上,怎么能夠“坐翠微”呢?江樓在什么地方?就在山中那一片煙霧之間。他用了一個動詞“坐”把句法濃縮了。還有“畫省香爐違伏枕”那句也是,“畫省”“香爐”都是名詞,“違”是動詞:是我離開了“畫省香爐”,現在過著“伏枕”的舟中生活;但他不說我“伏枕”而“違”—“畫省香爐”,而說“畫省香爐”—“違”—“伏枕”,也是用了一個動詞把句法濃縮了。杜甫的七言律詩之所以發展得很好,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因為常常用動詞把句法濃縮,使之結合了很多的意思,這是杜甫七言律詩的一個特色。
他“日日江樓坐翠微”,每天在江樓上都看到了什么?“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再宿為“信”,“信宿”就是再宿、連夜,不止宿了一晚上。因為有些漁家就是生活在水上的,昨天他們就在水上漂,今天他們還在水上漂。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你讀中國古書,要了解中國文化的精華,你要培養這種能力。我們要知道,杜甫在江樓上坐也不是坐了一天,依北斗而望京華也不是望了一夜,他每天每夜都看到江上的打漁船還在水上漂來漂去。
[明]孫枝《杜甫詩意圖》(局部)
我們說《秋興八首》的結構、章法還有形象都很好,他整個這幾首詩的形象之間有一種呼應和貫穿,所以杜甫是很了不起的詩人。因為他在江水之上,所以很多地方用了水和漁夫的形象。這句只是說了別的漁人,后面有一首他還把自己比作了“漁翁”,所以他的形象是連貫的。如果說,杜甫寫詩前先要構建一個繁復詳細的結構,然后再想:我要前后貫穿,這里寫了水,那里也要寫水;這里寫了漁人,那里還要寫漁人,杜甫不會這么笨,這么一個個死板地去想的。中國古典詩歌之所以難講,就是因為真正好的詩人似乎有一種本能,有一種很敏銳的感受和掌握的能力。他說得不對的時候,本能的感覺就會告訴他這是不對的,他自己都會覺得不舒服。甚至他也說不出道理來,他不能告訴你,不能像我這么笨地講書。盡管不能說出來,但是他感覺到了。杜甫寫詩有時候也要改動,他說“新詩改罷自長吟”(《解悶十二首》其七),我的詩改完了還不說,你要拖長了聲音念一念。所以我幾次說,中國古典詩歌特別是律詩和絕句,其感發生命是和聲音結合起來的,他的聲音、形象是與他的感發生命結合在一起的。杜甫說“信宿漁人還泛泛”,人家本地的漁人根本不想回長安,根本不必往前走,所以每日在這里飄來飄去;可是我想回長安,船卻走不動了。杜甫常常是一方面寫實,一方面象征。這句表面上寫的是眼前的景物,可是他中間實在還有一種象喻的意思。怎樣表達出來的?“還”—“泛泛”。“還”是說一直沒有改,還是在那里。還在那里怎么樣?“泛泛”,還是在漂泊,而“還泛泛”三個字就不只是寫到我所看到的漁人還在“泛泛”,而是我看到漁人總是在水中漂泊,我就想到我杜甫也是在這江上漂泊的。所以,這“還泛泛”既是寫漁人,也是象喻他自己。
[元]佚名《杜甫像》(局部)
除了漁人之外,他還看到了什么?“清秋燕子故飛飛。”因為燕子是候鳥,每年春秋的時候它們都要南北地往來,所以杜甫看到很多燕子,而且四川的江水上真的有好多飛來飛去的燕子。我和四川大學的繆鉞教授合寫過一本論詞的書,因此那幾年每年暑假我都要到成都去。有時住在川大的招待所里,而川大就在錦江江邊,一出學校大門就是錦江,再走一段路就是望江亭公園。記得我每次沿著江邊散步的時候,看到江面上都是燕子,飛得很低,不是說燕子可以掠地而飛嗎?所以這是實景。可是你要注意到,杜甫說:“清秋燕子”—“故”—“飛飛”。詩的好壞,既要看形象,也要看口吻,這個“故”字說得好:“清秋”是說秋天已到,那些燕子要走了;要走之前它們還故意在這里飛飛。燕子為什么要故意在這里“飛飛”?蘇東坡說的:“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東坡問那個月亮,你為什么要在我們人離別的時候是圓的呢?你為什么要故意圓給我們看?月亮當然不知道,因為月亮沒有這個意思。杜甫也是,他看到燕子可以自由地南來北往,就想到了自己的不自由:為何這么多燕子故意在我眼前飛給我看?所以,盡管“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都寫的是眼前的景物,但是,在“還”與“故”的口吻中已經透露出杜甫自己的漂泊感,已經表現出他欲回長安而不能回的悲哀了。
所以,接下來兩句就寫他自己了:“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我們以前講李清照的詞,說是“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李清照那時候也老了,她說:“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你這一生完成了什么?我說過,如果你有一種宗教信仰那是很好的。基督教告訴你永生,佛教告訴你還有來生,道教說你通過修煉可以長生:有了宗教信仰,你的生命就不會落空了,因為你有一個盼望在那里。中國的儒家是一種哲學思想而不是宗教,沒有永生、來生和長生,可是儒家講“三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至于尋常人,既沒有宗教信仰,也沒有得到儒家所說的“不朽”,一般到衰老的時候都會想:我這一生到底完成了什么?杜甫屬于儒家,他不敢說“立德”這一條,因為“立德”的是圣人哪!他說,如果以“立功”來說,我曾經希望能夠做到像匡衡那樣。匡衡怎么樣?“匡衡抗疏。”“疏”就是給皇帝的奏疏,告訴他這里不對那里不對。上疏就上疏,怎么還“抗”?“抗”者指在壓力之下也不屈服,所以不是平常的上疏,而是勇敢大膽地上疏。當年匡衡“抗疏”,朝廷接受了他的奏疏,所以匡衡成功了。杜甫說,我當年何嘗不是這樣做?我不是還寫過“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春宿左省》)嗎?可是我成功了沒有?沒有,我什么都沒有完成啊!朝廷沒有聽過我一句話。“匡衡抗疏功名薄”,所謂“薄”,就是少的意思——他也像當年的匡衡那樣上疏,可是什么成果也沒有。
匡衡像
如果在事業方面沒有成功,在學術方面也可以有所建樹呀;立功落空了,立言不是同樣可以不朽嗎?可是,“劉向傳經心事違”。劉向是漢朝研究經學很有名的一位學者,而且說到劉向,你要注意到是“傳經”。中國有很多有理想、有品格的學者,如果做官失意了就去講學。你看明朝末年中國亡給外族的清朝,像王夫之這些人干什么?講學啊,把他的思想、精神、理想傳給下一代,把他不能完成的理想交給下一代人去完成。所以中國古人很重視師生關系,很多人認為:我血肉的身體得自父母的遺傳,我精神的世界受到了老師的影響。正因為對師生關系的格外重視,除了父母妻子的幾“族”外,師生也算作一“族”,如果犯了罪,你的老師、你的學生、你的同門有時要一齊追究。杜甫說,我“致君堯舜上”“竊比稷與契”的理想傳給誰了?誰繼承我的理想了?這是我平生的心事。然而“心事違”,都違背了,我一天到晚帶著家人在各地漂泊,連飯都吃不飽,我立言的愿望同樣沒有完成。
這兩句杜甫是在反省,我們說杜甫之“秋興”的“興”有時候感慨的是朝廷,有時候感慨的是自己。這兩句當然是感慨自己了:我不敢說圣人的立德,我是立功、立言都沒有完成,“匡衡抗疏”是“功名薄”,“劉向傳經”是“心事違”,我全部落空了。
我是如此的,可是年輕時跟我一起讀書的那些人怎么樣呢?“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一個人如果真要追求功名利祿的話,那么像杜甫這樣的年齡早就功成名就了。有辦法的人總會往上爬,當年的“同學少年”現在好多已成為達官貴人,在長安做起了高官。他們完成了什么?“五陵衣馬自輕肥。”“五陵”是長安附近的地名,是貴族所居的地方。“輕肥”是形容“衣馬”的,“輕肥”和“衣馬”出自《論語》的“乘肥馬,衣輕裘”(《雍也》),就是說穿著最輕軟的皮襖,駕著肥馬拉的車子。杜甫說,當年和我一起讀書的那些同學,很多人住在長安的五陵,過著錦衣肥馬的生活。
[北宋]許道寧(傳)《蜀山行旅圖軸》(局部)
在這句詩中,“自輕肥”的“自”是用得非常巧妙的一個字。我也屢次說到詩的好壞常常在于表現的口吻,“自”是什么口吻?它有幾種可能?一是說彼自輕肥,你們這些達官貴人,所求只是一己之輕肥,沒有一個真正關心國家和朝廷的人。盡管有你們的輕裘肥馬,但與我無關。任憑你們如何“輕肥”,我還看不上呢!第二個可能的暗示是說那些人只管自己的輕肥,不但不顧念國家,也不顧念故人,所以,“自”里面有嘲諷的意思,也有羨慕的意思,有一種很微妙的語氣。所以杜甫的詩不但整個的章法結構好,就是每一句的章法結構、每個字的細微作用都有非常豐富復雜的暗示,這都是杜甫藝術成就很高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