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公子
當公交車開始拒絕“免費”老人,地方財政該拮據到了何種地步?這個驚悚的提問,正在河北省赤城縣引發激烈爭議。
近日,河北赤城縣公交公司貼出的一紙公告,像一顆巨石投入了平靜的湖面:2025年4月起,老人再不能憑老年卡免費乘車。
公交公司直白地說:縣財政斷供老年乘車補貼,我們撐不住了,員工工資拖欠、車輛維護費沒著落,實在扛不住每年數百萬的免費乘車成本。
老人們慌了神,地方輿論炸了鍋,天天都有人跑去公交公司問情況,政府部門的回應很模糊也很官方:“還在協調……不是最終方案,會有新方案”。
可明眼人都清楚,這就是地方財政被掏空的典型癥狀——這家公交公司頭頂著國資委全資控股的金字招牌,說明問題遠比表面復雜。
眾所周知,地方財政嚴重依賴賣地,而去年全國土地出讓金同比暴跌23%,像赤城這樣的縣城,竟然連公交補貼都成了奢侈品。這不由讓人擔憂,這是全國公交系統集體爆雷的序章嗎?
在某乎的相關提問下,有來自天津的網友,描述了這樣的日常場景:早上六點的天津衛,公交站臺站滿銀發老人。他們提著布袋,羽絨服帽子扣得緊緊的,個個像是準備上戰場。
這里面多數人退休金大幾千,根本衣食無憂,可就是執著于薅公交免費的羊毛,他們去市場、去廣場,領點雞蛋,聽個講座,一圈轉下來,一分錢不花,反倒覺得今天特別值。
這不是道德批判,而是制度設計缺陷的真實寫照——當免費資源無限供應,人性本能就會追求效益最大化。當一輛車里總是擠滿了免費客戶,付費客戶只能另尋他途。
杭州地鐵的聰明做法值得借鑒:老人們早高峰收半價,平峰期全免費。用價格杠桿巧妙分流,既保障老人權益,又不影響通勤族。
數據顯示,政策實施后老年乘客高峰時段減少42%,年輕人公交出行率回升15%。這種錯峰優惠才是真正的精細化管理,比簡單取消免費政策高明百倍。
由此也可以看出,公交問題的根源,其實在于結構。一輛車幾十個座位,八成是老人,都是不花錢的。中間年齡段的上班族、年輕人,要么騎電動車,要么開車,坐公交的越來越少。
不提供價值的群體大量擠占資源,但系統卻指望那些少數還在付費的人撐著,你看,這和養老金像不像是同樣的內核?
養老金池子里,7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的現實越來越殘酷。年輕人在996福報論下接連猝死,體制內退休金還在年年上漲,這到底叫尊老敬老,還是倚老賣老?
更讓人詬病的是養老金的雙軌制,三線城市環保局退休檔案員可以拿到8000退休金,而破產企業的退休檢驗員只能領3000,前者在職時甚至不用搬齒輪。
這分明是某些既得利益階層在吸食整個社會的造血功能,僅僅砍掉老人的公交免費福利,于財政而言不過杯水車薪,今天取消公交福利,明天又能取消什么呢?
財政短缺的深層病灶,根本就是畸形的資源分配機制,與其盯著老人兜里的免費卡,不如曬曬公務員的工資單,削削腦滿腸肥者的油水。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財政緊張時,砍民生福利比動既得利益容易多了,但治本之策必須下猛藥:免費公交也該學學“錯峰優惠”, 體制內外退休金并軌也不能光喊口號。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段子,說某市嘗試將老年卡額度折現發放,結果乘車率下降70%——老人們突然覺得坐公交不劃算了。
這個黑色幽默告訴我們:建立科學合理的公共福利制度,比無底線討好某個群體重要得多。老人的享受,社會的體面,不該由一個時代的普通人集體吃土為代價。
畢竟,今天的年輕人,正在為昨天的老人買單。
而明天的自己,似乎卻沒有著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