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關于這個關稅,大家對它的影響、后果以及未來展望都挺感興趣。今天,咱們就借著這個時機聊聊關稅,結合我個人的理解,給大家講講。我覺得可以從幾個視角來看:
其一,對于加征汽車關稅影響最大的,像日韓、德國,或者說歐洲,他們是怎么看待這事的;
其二,這一系列加征關稅的舉措,感覺對我們影響似乎不太大,而且我們好像有點“冷眼旁觀”其進展的意思,那么這對我們有怎樣的影響?為何我們現在好像掌握了一定的主動權;
其三,美國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它為什么一定要這么做?就拿“2.0”版本的時候來說,它把這件事當作重中之重,一定要推行下去,不管中間如何緩和退讓,最終還是堅決地將其落地實施了;
其四,這么做會不會導致大蕭條?畢竟 1929 年的教訓擺在那兒,美國這一波操作可能引發的后果會是什么樣子?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大致上從這幾個點來跟大家嘮嘮。
首先,日韓方面,汽車關稅對日韓、德國影響極大。對于日韓而言,有諸多影響。首先得知道,日本去年對美國出口汽車大約 150 萬輛,韓國對美國出口了 143 萬輛,這兩個數字都相當可觀。
而且,日韓還通過墨西哥轉出口了不少汽車。所以一旦加征 20%的關稅,日韓恐怕都吃不消。一方面,國際貿易可是大家的“飯碗”,大家都靠它謀生,突然加征這么高的關稅,未來出口可怎么辦?
再者,對日韓造成較大影響的,還有來自中美雙方的雙重擠壓。在中國市場,日韓汽車近乎敗退,要是不改進,恐怕很快就會被徹底擠出市場;與此同時,美國又加征高額關稅,日韓汽車的競爭力必然大幅下降。
汽車產業對各國來說都是支柱型產業,一旦喪失汽車產業主導權,日韓國民的“飯碗”都會受沖擊,財政收入會不會大幅下滑?甚至日韓雖身為發達國家,未來會不會跌落出發達國家行列,這些都有可能。所以,這就是對日韓的影響。
并且,從日韓以及歐洲的情感角度來說,波動也比較大。半年前,拜登政府執政時期,日韓還跟著美國聯手給我們找麻煩,可如今才過去半年,美國卻突然對他們下手了,這在情感上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其實可以想象,2018 年美國突然對我們加征關稅時,我們也是措手不及,非常被動,情感上同樣難以接受。但經過幾年,我們似乎適應了?,F在的情況是,日本、韓國和歐洲對這件事,心理上受影響較大,也有些懵圈。
不過,由于一直以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畢竟只要產品能銷往美國,不僅利潤高,而且銷售回款等各方面都比較便捷,就像吸鴉片上癮了一樣,想要一下子擺脫非常困難。所以我們看到,日本、韓國,還有歐洲,都出現了對美國妥協的跡象,哪怕明知從長遠看妥協沒什么用,但從短期的資金接續等方面考慮,還是希望能夠妥協一下,比如讓關稅別那么高,或者干脆取消,哪怕只是暫時的,先緩一緩。
所以在汽車關稅問題上,德國、日本和歐洲都有妥協或綏靖的傾向。其實不止這幾個國家,像越南、印度,在關稅問題上面對美國時,也都有妥協、讓步的表現,哪怕明知這是飲鴆止渴,也得先緩口氣再說。這是從加征關稅對象的角度,來看他們對美國關稅的看法。
所以說未來可能出現的報復行為,我覺得應該還是會有的,畢竟一味讓步絕非解決問題之道,就像教員說的,以斗爭求團結,想要解決問題,一味退讓肯定不行,美國做生意向來強勢,步步緊逼,所以未來變數很多,能不能妥協成功,都不好說??傊?,從被加征對象角度來看,日韓極為被動,飯碗受威脅,心理上也傷痕累累。
其實,剛剛我從三個角度進行了分析:第一個是被加征關稅的對象國家,比如印度、泰國等一些東南亞國家,還有歐盟等;其次是從我們國家自身角度;再者是從美國本身出發,探討它為什么要這么做,不過中美方面我還沒講。
這件事,目前大家比較關心的是,它是否會引發所謂的經濟蕭條。我們都知道,1930 年《霍利 - 斯穆特關稅法案》出臺后,全球貿易受到極大影響,國際貿易額下降了約三分之二。當時美國的失業率上升到 25%,GDP 下調了 30%,迎來了全球經濟大蕭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