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浩瀚無垠,人生即使能活百年,三萬多天,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人生到處知何似,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百年后在世間的一切,都會煙消云散,最終在死去半個世紀后,就會被人遺忘得干干凈凈,仿佛這世間從來沒有過你。
這是一件很殘酷的事,為了能證明自己來過這世間,給后世多留下點印記,古往今來的人們,都會想方設法的做到青史留名。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人就很幸運,作為詩人來說他很難,因為他的一生只寫下兩句詩。可就是這兩句詩卻成為千古名句,也讓他的大名得以千古流傳。
這人便是宋朝詩人蘇麟。如今上網查他的生平資料,你會發現那是相當的少,并且基本是和他寫詩的故事出現的。
話說那位"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朝廷因為看不慣宰相呂夷簡專權,便多次在朝堂上力錚諫言,最終遭到貶謫,去到了睦州(今杭州淳安)這地方上任官。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憂國憂民的范仲淹到了睦州后并沒有忘記他為官的初心,便一心撲在政務上,積極治理地方,關心百姓疾苦,致力于改善民生。
范仲淹深知,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于是他極為重視人才的選拔和舉薦。
在工作中只要發現有才能的人,他也樂于當伯樂,會向朝廷舉薦。在他的努力下,睦州官場許多有識之士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
當時蘇麟也是睦州官場的一員,他的職位是掌管緝盜、消防的巡檢,常常要奔波六縣,這也導致范仲淹對他不是很了解,于是便沒有提拔他。
蘇麟深知范仲淹此舉并非故意,而是自己沒有機會展示,可在看到同僚一個個提拔后,他坐不住了。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范仲淹知人善任,用人不拘一格,如果在他任上沒有提拔,那以后就更難了,自己兢兢業業的做事,不應該放棄這個機會。
思來想去,蘇麟決定還是要主動引起范仲淹的注意,本就有些文學功底,經過一番思索,他寫了一首詩。噢,應該是一句詩送給范仲淹。
這句詩便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這句詩表明意思便是描繪的是貼近水邊的樓臺,最先能映照到月亮的光輝;朝著陽光的花草樹木,更容易茁壯成長。
蘇麟就是借這一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隱喻人才靠近中樞才易被看見的現實,目的便是想對范仲淹說:領導,你不應該只關注在你身邊的人,那些長期在外奔波的人,也渴望得到賞識,希望范仲淹能夠雨露均沾,關注到更多有才能的人。
范仲淹收到蘇麟的詩后,先是大大贊賞了他的才華,細細品味之后也領會了其中的深意,意識到自己的疏忽,開始關注這個被自己遺忘的人。
蘇麟在巡檢崗位上的工作表現、為人處世等方面都經得起調查,于是范仲淹也毫不猶豫地向朝廷舉薦了蘇麟,蘇麟通過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才華得到了升遷。
蘇麟一生只寫下這兩句詩,不僅在當時讓他如愿以償升官,而且在后世他也因這兩句詩而時常被念叨大名,可以說是十分幸運了。
他這兩句詩,流傳至今,幾乎人人皆知,還衍生出了一個我們如今常用的成語 ——“近水樓臺”,用來比喻由于接近某人或者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有點含貶義。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