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臺灣當局忍氣吞聲選擇忍著咽下去。4月3日,據臺灣媒體的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臺開征32%關稅,加關稅涵蓋了工具機、資通訊產品(如服務器、筆記本電腦)、汽車零部件等方面。同時,臺灣出口占經濟65%-70%,對美出口占比超25%,加征關稅將對臺灣對美貿易造成嚴重影響。據臺灣媒體分析,受關稅沖擊,臺灣對美出口下降或將直接影響臺今年15%至20%的地區生產總值,彭博經濟學家預估可能萎縮3.8個百分點。
據統計,2024年臺灣對美貿易順差達739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55%,成為美國第六大逆差來源地。高順差被美方視為“不公平貿易”的證據,成為特朗普上臺后對臺灣推動對等關稅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美國之所以向開征32%關稅,特朗普還這樣提到“臺灣奪走了我們所有計算機芯片及半導體,過去我們是王者,但現在幾乎是一無所有”。美國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想奪回計算機芯片及半導體制造大國的地位,并表示“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臺灣設廠在美國生產。”
美國此舉是想把臺灣的所有半導體產業給搬到美國去,重塑美國半導體大國地位。拜登政府于2022年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等立法手段,以“國家安全”為由施壓臺積電等企業在美設廠,試圖將先進芯片制造能力拉回本土。而臺灣當局為了順應美國的要求,并試圖從中獲得美國的更多庇護,同意臺積電在美國大量投資,其總投資金額預計將達到1650億美元,包括新建三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和一個研發中心等。
但這并不滿足美國的胃口,此次同樣對臺灣加征32%的關稅,對此島內的反應也是巨大的,對此有人這樣評論“臺積電都送出去了,關稅也沒優惠。”國民黨民代賴士葆則直接表示“臺灣已經主動送出臺積電,還得如此待遇?”可見臺灣是費力不討好,賠了夫人又折兵。然而,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臺灣當局卻選擇忍氣吞聲,準備將這口氣咽下肚子自己消化掉。面對這一情形,賴清德更是連“抗議”一詞都不敢提,只是要求相關部門與美方交涉。
而所謂的應對措施就是自己劃撥經費,4月4日,臺灣行政機構宣布將編列880億新臺幣協助農工業應對關稅沖擊。對于臺灣民進黨當局的這一舉措,也是遭到了各界的痛批,認為賴清德上臺以來,對美國百依百順,如今徹底失去了談判的籌碼。面對特朗普的高額關稅,民進黨當局的對策不是與美國交涉只能是拆東墻補西墻,讓臺灣民眾來買單。對此,臺灣時事評論員介文波痛批民進黨當局:“賴清德對美國基本上就是跪著接旨,這是嚴重的無能失責,把自己置于低人一等的處境,才遭到美國無休止的羞辱。”
臺灣時事評論員介文波痛批民進黨當局:賴清德對美國基本上就是跪著接旨
另外,臺灣時事評論員蘭萱還另有看法,她認為美國的胃口可能還不止于此,未來還可能要向臺灣索取更多。并提到美國還有很多辦法讓臺灣“俯首稱臣”,而不是說你進了貢就會天下太平。這也說明,臺灣親美、依美并不能獲得美國所謂的優待,交再多的保護費也沒有用,只會讓美國變本加厲,不斷索取。近些年,臺灣除了將臺積電送往美國以外,還大量從美國采購武器裝備,以試圖從中獲得美國的軍事支持,但事實上美國只是將臺灣視作一顆攪動中國發展的棋子,使得地區局勢無法太平,從而達到美國不可告人的目的。
臺灣時事評論員蘭萱認為美國的胃口不止于此
此次解放軍圍臺軍演就是最好的例子,面對解放軍突如其來的軍演,美國這次選擇了沉默,似乎是習以為常,也無心與中國對抗了,就連話都沒有站出來幫臺灣說一句,而是集體選擇了沉默。就連原本部署在中國周邊的“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也被緊急調往中東,軍機也僅派出幾架過來看熱鬧。所以,臺灣長期寄希望于美國,并希望美國為其撐腰,基本是等于葬送自己,美國的最終目的只是收割臺灣,并將臺灣當棋子使用,民進黨的親美依美政策只不過是一廂情愿而已。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數據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2025年4月4日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