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娃跟我說跟他玩得挺好,之前經常一起踢球的某同學因為抑郁好久沒來學校了,讓他很震驚,久久不能平靜。
在孩子看來,那個同學很陽光開朗,還很健談,看起來性格很不錯,怎么會突然抑郁呢?
我聽了心里也是咯噔一聲,有點惋惜。孩子厭學或抑郁,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很可能經歷了長達六個月甚至更久的情緒累積期。
在厭學、抑郁和休學的萌芽期和發展期,父母是完全可以通過早發現和早干預來避免休學和抑郁的發生。
一旦到了情緒的爆發期,是很難再快速扭轉局面的,也會耽誤孩子很多課程,情緒也更難恢復,厭學風險的5個征兆,家長要及早覺察。
厭學的第一個征兆:各種軀體化疼痛出現
很多孩子出現頭疼、肚子痛和失眠以及胃痛、惡心或身體發熱等,父母一般都是去看內科,很少會想到孩子是出現了情緒問題導致的軀體化疼痛。
因為父母帶孩子去做了各項檢查,也沒有一點問題。
這時父母就會覺得孩子在故意裝病,只是不愿意去上學。只要不去上學孩子就沒事,一提上學或到了學校就渾身不舒服。
這讓父母非常生氣,對孩子各種指責,但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是真的難受,而這些感受都是因為壓力過載和對學習以及學校的恐懼導致。
厭學的第二個征兆:每到考試就請假
考試前是孩子壓力最大的時刻,輕則吃不好睡不好,重則失眠和入睡困難,緊張到要頻繁上廁所,緊張到手抖拿不住筆。
我家娃在初三下學期時,就出現過手抖到拿不住筆和心砰砰狂跳,當時我并沒有往孩子壓力過載上想,只是一味教孩子怎么去緩解緊張,其實并沒有太大作用。
家長也可以想一想如果自己孩子在考前那幾天找各種理由請假回家,但孩子給的理由是生病了,身體不舒服,無法堅持考試。
一到考試就生病,也是因為考試而引發的焦慮,才導致身體不舒服。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癥狀,家長一定要及早干預。
厭學的第三個征兆:困倦和睡不醒
孩子總是起床困難,怎么叫都叫不醒。或者孩子一到學校,一上課就犯困和十分疲憊,這時家長也要警惕了。
睡覺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無意識的逃避方式,反正睡著了,煩惱暫時就不存在了,也不用困擾自己了。
慢慢的孩子就不愿意去學校了,反正去學校也是睡覺,干脆就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了,就在家好好休息。
實際上,只是孩子恐懼學校,擔心自己做不好的一種壓力投射,只不過是用了睡的方式呈現。
厭學的第四個征兆:想方設法請假回家
為了不上學,為了想回家,孩子會找各種理由,比如訴說自己的痛苦,說自己在學校的各種煎熬和難受,甚至是哀求的哭腔。
嚴重時,孩子還會說這么難受還不讓回家,不如死了算了。
這時父母聽到孩子這樣說,就徹底慌了,趕緊把孩子接回來。
但父母一看孩子回家后玩得很嗨,就又想變著法將孩子送回學校,全然忽略了孩子情緒內耗和心理卡點比較多。
當孩子心理有卡點,就會對學習和學校產生抗拒心,也會對自己缺乏信心而選擇逃避回家。
厭學的第五個征兆:一談學習就翻臉
不談學習一切都好,一提學習立馬翻臉。
家長只知道不能談學習,但很少去深思為什么不能談?
因為孩子很害怕面對學習,父母不問,假裝一切都好,就當問題不存在,想玩就玩,想睡就睡,能拖一天是一天。
這是一種刻意的逃避,拖的時間越久,孩子的問題越多,處理問題的難度也越大。
我家娃也出現過一段完全不能提學習的階段,非常煩躁和暴怒,一點小事都會被他擴大化,語言也變得很有攻擊性。
厭學的發生,負情緒的爆發,本質是因為孩子的情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以及壓力問題的集中爆發。
越是在孩子厭學和有負情緒時,父母越要穩定,越要柔和與寬容。
父母要做好必要的覺察與自我調整,如果實在搞不定孩子的情緒,無從下手時,也要及早向專業人士求助來幫助捋思路和尋求解決問題方案。
孩子的負情緒越是在早期發現,早干預,孩子越能早點恢復,切不可等到休學和抑郁才著急起來,這時候多花3倍的精力也收效甚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