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婚姻破裂后,若發現含辛茹苦撫養的子女并非親生,如何通過法律途徑主張損害賠償?本文結合典型案例,解析民法典中的“欺詐性撫養”規則,教你如何追回撫養費、主張精神賠償,并厘清司法實踐中的關鍵問題。
一、案例引入:一場“錯位”的父愛
2020年,北京的張先生與李女士協議離婚,約定女兒由張先生撫養。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張先生發現女兒容貌與自己差異較大,親子鑒定結果更是顯示“排除生物學父親關系”。法院最終判決李女士賠償張先生30萬元撫養費及7萬元精神撫慰金。
類似案件屢見不鮮:甘肅劉某某離婚后發現女兒非親生,獲賠3萬元撫養費及2萬元精神賠償;海南一男子因妻子隱瞞婚內生子真相,獲賠5萬元彩禮返還及2萬元精神撫慰金。這些案例揭示了一個共同問題——欺詐性撫養的法律后果。
二、法律分析:如何主張損害賠償?
1. 索賠的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典》第1091條,若一方存在“重大過錯”導致離婚,無過錯方可主張損害賠償。司法實踐中,“隱瞞子女非親生”被認定為“重大過錯”,因其違背夫妻忠實義務,侵害配偶人格尊嚴。
核心法條:
撫養費返還:依據《民法典》第985條(不當得利),受欺詐方有權要求返還已支付的撫養費。
精神損害賠償:根據《民法典》第1183條,因人身權益受損導致嚴重精神痛苦的可主張賠償。
2. 賠償金額如何計算?
撫養費標準:法院通常參考當地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如北京案例按年消費標準計算),或結合實際撫養成本、雙方收入水平綜合酌定。
精神撫慰金:金額與過錯程度、損害后果掛鉤,實踐中多在2萬-10萬元之間。例如,北京案例賠償7萬元,而甘肅、海南案例分別為2萬元。
3. 證據收集要點
親子鑒定報告:需通過法院委托或雙方認可的機構出具,單方鑒定可能被質疑。
撫養費支出憑證:包括轉賬記錄、學費單據、醫療發票等。
過錯證據:如聊天記錄、證人證言等,證明對方明知子女非親生仍隱瞞。
三、律師提示:維權需注意的3大風險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高級合伙人,北京大學法律碩士)建議:
及時固定證據:發現疑點后,應通過合法途徑申請親子鑒定,避免私自采集樣本導致證據無效。
理性主張金額:精神撫慰金并非“懲罰性賠償”,需結合對方經濟能力、本地生活水平合理訴求。
警惕訴訟時效:根據《民法典》第188條,一般需在知道權利受侵害后3年內起訴。
四、結語:法律如何守護“被偷走的人生”?
欺詐性撫養不僅造成經濟負擔,更摧毀了當事人對親情的情感投入。法律通過返還撫養費、支持精神賠償,既彌補無過錯方損失,也警示婚姻中的失信行為。
互動話題:
你認為“欺詐性撫養”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金額是否足以彌補傷害?歡迎留言分享觀點!
(本文由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團隊審核。俞強律師專注于婚姻家事、侵權糾紛領域,擅長通過訴訟與非訴結合策略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注: 本文案例均經脫敏處理,不涉及真實當事人信息,引用判決來源于公開裁判文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