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在乙巳,時維清明。蒼山肅穆,翠柏含悲。上將總長,傅全有,雖已遲暮,然心潮澎湃,雖步履蹣跚,亦攙扶而攀,只為緬懷諸位英烈。
踏入陵園,哀樂低回,似在訴說往昔崢嶸歲月;蒼柏垂淚,仿若為烈士英魂致哀。將軍拾級而上,每一步都飽含對烈士的敬重與追思。面對墓碑,將軍深深鞠躬,長久默哀,難以起身。往昔戰火紛飛的場景仿若重現,嘶喊,轟鳴,血濺,淚奔……日夜難忘。
遙憶當年,年輕的戰士,你們風華正茂,懷著滿腔熱血奔赴戰場。同壕而戰的日子里,你們豪氣沖天,向死而生,只為守護祖國山河,捍衛人民尊嚴。戰場上,槍林彈雨,硝煙彌漫,你們沖鋒陷陣,毫不退縮。鮮艷的戰旗被鮮血染紅,那是你們英勇無畏的見證,是你們為祖國增添的無上榮光。
如今,山河無恙,國泰民安,這盛世皆因你們當年的奉獻與犧牲。人民從未忘記你們,祖國時刻感恩你們。你們的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今日,你們的首長,戰友,親人親臨此地,向你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懷念。愿你們的英魂安息,精神永垂不朽,如這陵園中的松柏,萬古長青,永遠守護著這片你們曾用生命捍衛的土地。
羅援
2025年3月16日
清明前夕,傅全有上將95歲祭英烈,敲響了銘記對越作戰歷史的警鐘
3月13日,傅全有上將這位曾擔任總參謀長的老將軍,不顧95歲高齡,在清明節前夕專程,到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園祭掃對越作戰為國捐軀的英烈。當他步履蹣跚卻堅定地走過紀念碑前,向長眠于此的戰友們敬禮致意,這一幕,宛如一道震撼人心的暖流,在我們心間涌動,讓無數國人為之動容。
傅全有軍長(二排左二)與一師一團指揮員在老山前線。
一、老山作戰,傅全有指揮一軍扭轉戰局一戰成名
傅全有上將的軍旅生涯,是對越作戰歷史的生動見證。作為時任一軍軍長,他親歷了這場戰爭的殘酷與悲壯。
1984年8月,越軍總部和第二軍區吸取了松毛嶺戰役的教訓,制定出“第三戰役計劃”,即針對我軍的炮火優勢,從正面對抗轉向地下,采取“塹壕延伸式”的打法來反制我軍。
為了長期牽制越軍,軍委決定派出南京軍區第一軍入滇輪戰。
面對“打無堅固依托,藏無可靠工事,走無隱蔽通道,生活無安定處所,前送后運困難”的困境。傅全有果斷采取"以壕制壕"的策略,命令部隊晝夜不停挖掘工事,構筑起堅固的防御體系,提出"寧可挖工事累死,也不讓炮彈炸死"。
傅全有軍長在一軍一師一團指揮所
傅全有提出“三防三反”行動:防范越軍炮火攻擊,用炮火反擊越軍,以炮對炮;防止越軍偷襲我軍,派出我軍偷襲越軍,以偷襲對偷襲;防止越軍兵力滲透,派出我軍進行反滲透,以滲透對滲透,積極主動尋找時機,從各個途徑進行突破,對越軍進行殲滅”。
傅全有動用各種偵查手段,建立了完整的觀察體系,越軍的塹壕往哪兒延伸,屯兵點在哪兒,傅全有都一清二楚,方向明確了,進攻目標就明確了。
傅全有軍長在去老山前沿一線陣地途中。
之前我軍前沿陣地與越軍直接接觸的三道生死線:634到116高地,148到142高地,143到541高地。傅全有接手戰場之后,為了解放這三道“生死線”,開始逐個擊破越軍的塹壕、交通壕和屯兵點,殲滅深入前沿陣地的越軍,最終控制了越軍塹壕的延伸,徹底粉碎了越軍的“塹壕延伸式戰術”,戰場主動權被奪回。
傅全有 軍長在老山視察前沿陣地
在傅全有的指揮下,第一軍創造了輝煌戰績:4晝夜殲敵1385人,攻克越軍25個據點,繳獲大量武器裝備。特別是在1985年1月的"1.15大戰"中,第一軍以少勝多,成功擊退越軍7個營的輪番進攻,牢牢守住了陣地。
曾經同傅全有交過手的越軍第二軍區前指司令阮友安,曾經這樣評價他的部隊:“這支部隊太兇、太猛了,每次都打的我們措手不及。”
第一軍自1984年12月初進入老山陣地至1985年6月初撤離,6個月時間,先后打退了越軍兩次團規模、四次營規模、一百多次連以下規模的反撲和襲擾,拔除了越軍28個據點,共殲敵5200多名。部隊從來沒有丟失一個陣地,沒有一個人被俘虜,甚至沒有一個人違反軍紀。第一軍也因其出色表現被譽為"王牌一軍"。
二、將軍的祭奠,是跨越歲月對英烈們的致敬
戰爭結束后,傅全有越級提拔為成都軍區司令員,并先后擔任蘭州司令員、總后勤部長、總參謀長。
在每個高級軍事領導崗位上,他從未忘記那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他始終牽掛著那些犧牲在對越戰場上的戰友,他們的英勇事跡一直銘刻在他的心中,成為他晚年生活中最珍貴的回憶和最敬重的信仰。
如今,95歲高齡的傅全有上將,本應安享晚年。但他心中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那是對烈士英靈的敬重。當他踏上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園的土地時,仿佛時光倒流,他回到了那充滿戰火和犧牲的年代。他依然清晰地記得每一個戰斗細節,記得每一位犧牲的戰友。
他站在烈士紀念碑前,他的目光中滿是深情與敬仰。他輕輕地彎下腰,獻上鮮花,那是一種跨越時間的交流,是生者對死者的緬懷,是后人對先烈的敬仰。他可能會在心中默默訴說著這些年國家對烈士們的紀念,講述著國家的繁榮昌盛,那些都是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
麻栗坡烈士陵園安葬著960位烈士,他們中最小的年僅16歲,最大的也不過35歲。這些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祖國南疆的青山綠水間。傅全有上將的這次祭掃,不僅是對戰友的緬懷,更是對一種精神的傳承。
在祭掃現場,傅全有上將緩緩走過每一塊墓碑,時而駐足凝視,時而彎腰輕撫墓碑上的名字。每一座墓碑,都代表著一位為國捐軀的英雄;每一片墓地,都承載著一段英勇無畏的故事。在烈士碑前,這位身經百戰的老將軍抑制不住淚水。
他挺直腰板,向烈士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這個敬禮,不僅是一位老將軍對戰友的祭奠,更是一個時代對英雄的致敬。
三、祭掃之舉,為我們敲響了銘記對越作戰歷史的警鐘
傅全有上將的舉動,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強烈反響。網友們紛紛表示,老將軍的行為讓人看到了軍人之間的深厚情誼,看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對歷史的敬畏。有網友留言說:"看到95歲的傅將軍敬禮的那一刻,我淚流滿面。這就是中國軍人的精神綿延。"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很多人可能會逐漸忘記那段歷史,忘記先輩們的犧牲。而傅全有上將的祭掃,像是一聲悠揚的號角,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敬意和感恩。他的這一舉動,也是一種警示。他不僅僅是在祭掃自己的戰友,更是在向新一代的中國人傳遞英烈們的精神。
傅全有上將的祭掃之旅,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95歲高齡的他,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軍人的擔當,什么是歷史的賡續。在麻栗坡烈士陵園,每一塊墓碑都是一個不朽的豐碑,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個永恒的精神坐標。傅全有上將的行為就是對他們的最好紀念。
傅全有上將的祭掃之舉,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老將軍對英烈的深切懷念和對英烈精神的堅守。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也要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永遠緬懷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英勇犧牲的先烈們,讓他們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燈塔,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一個民族的強大,不僅需要物質的富足,更需要精神的承續。而這一座座安葬著上千位英烈的對越作戰烈士陵園,正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