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暖心提醒,音樂相伴更有感覺~
郭仲華
“主任,快給看看,孩子不抬胳膊,這是怎么回事呢?”一位年輕女士帶著一名1歲半的男孩來就診,她看起來很著急。
“孩子摔傷或跌傷過嗎?”我問。
“沒有受傷。我昨天提拉他的右手后,孩子哭鬧,右胳膊疼痛不能動彈,小手也不拿東西了。”這位年輕母親答道。她告訴我,已經帶兒子在別的醫院看過,還拍了片子,醫生捏了捏,認為沒有大毛病,讓回去觀察,但孩子胳膊仍抬不起來,她不放心,就想請中醫再看看。
“來,別怕,把小胳膊露出來,我檢查一下。”我對男孩說。
我檢查發現,男孩右肘關節無腫脹,壓痛陽性,活動受限,右手不活動。再看外院拍的片子,肩關節及肘關節均無異常。
“是橈骨小頭半脫位,也叫牽拉肘,現在仍然處于半脫位狀態。”我肯定地告訴孩子母親。兒童橈骨小頭半脫位十分常見,一不小心就可能發生,一般根據病史及表現即可診斷。
“主任,有辦法嗎?”男孩母親問。
“有的,需要整復一下。”我答。
我為孩子完成復位操作,卻沒有出現期望的橈骨小頭回位彈跳感,孩子還是不愿拿東西。我再次試了試手法復位,孩子痛得哇哇大哭。
我讓這位女士帶孩子在診室外先觀察一下,看能不能抬起胳膊來。過了一會,這位女士抱著孩子進來,無奈地說,還是不行。
這可怎么辦?多年經驗告訴我,這次可能遇到了難復性橈骨小頭半脫位,環狀韌帶可能被卡擠在關節狹小的縫隙出不來,常規手法無法復位。這時,我都快沒了自信。往日遇到此種情況,我可能讓家長帶孩子到綜合醫院小兒骨科診治,不然,我就這樣反復捏來捏去,患兒哭鬧不說,家長看著也挺心疼。但今天,孩子已經去過其他醫院了。
看著孩子母親無奈和求助的目光,我低頭思忖片刻,決定換手法再試一次。這次我手下橈骨小頭明顯“嘎噔”一下,有了彈跳感,復位成功了。效果立竿見影,患兒可以活動胳膊肘,小手又能拿東西,摸母親的臉了。
“真是太謝謝你啦。”看著孩子恢復正常,男孩母親再三感謝后才離開。我的心里瞬間升騰起一種幸福感和自豪感。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醫生要錘煉本領,也要樹立信心,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輕言放棄,要努力嘗試,成功往往距你僅一步之遙。
文: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骨科 郭仲華
編輯:張昊華 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葉龍杰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66BFP94I】獲取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