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也有人說:“閱讀和健身,是擺脫空虛的最好辦法。”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健身的行列。但錯誤的健身方法往往沒有效果,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本文總結了6條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健身常識,愿大家科學健身,達到理想效果。
避免誤區,科學健身
1. 瑜伽“柔軟”不“溫柔”
瑜伽是運動損傷風險較高的運動之一。調查顯示,約有1/4練習瑜伽的人都受過傷,如肌腱拉傷、韌帶拉傷或松弛、關節不穩定等。
瑜伽常給人以 “是個人就能練瑜伽,練了就肯定能減肥塑形”等誤導。其實,瑜伽對人體的柔韌性、靈活性和協調性要求都非常高,練習者需要通過多年的基本功訓練才能達到一定要求,一旦身體的柔韌性不夠好,就有可能發生拉傷。
瑜伽是一種氣息、意念的調整及訓練,也是一項可以全面提高體能的運動,它對技巧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沒有正確的認識,不是扎扎實實地從基本功練起并循序漸進地提高,就很難保證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受傷,更得不到真正的益處。
注意!一些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為了達到短期內減肥塑形的目的,盲目地自行延長每次的訓練時間,這樣更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比如,練瑜伽時很多動作是躺著完成的,因此下肢的高度高于心臟,時間長了,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引起血壓波動等。因此,瑜伽并不適合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練習。
健康知識“劃重點”
要想練好瑜珈,應從基本功練起,時間上也應有所控制,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旦受傷且不能及時痊愈,就有可能形成習慣性損傷,對練習者的運動、日常生活及工作都會造成影響。
有四類人不適合練瑜伽
①骨質疏松及骨關節病患者。
②神經系統疾病患者。
③患有椎間盤突出等頸椎、腰椎疾病者。
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
這些人如果發生“瑜珈傷害”,可能會給健康帶來更嚴重的危害。
2. 跑步機的使用技巧
跑步機最好放置在面對窗戶的位置,運動時有類似戶外活動的感覺;如果做不到,也可以面墻掛一幅風景畫,以減少視覺疲勞。
室內要通風,輔以節奏感強的背景音樂,但應盡量避免邊看電視邊運動,否則易因精力分散而受傷。穿好適合的運動服裝及鞋襪,不能太隨意甚至赤腳上陣。
不必刻意另做準備活動,在跑步機上先以很慢的速度步行,雙手拉住扶手,慢慢加大步幅,挺胸跨步,下壓牽拉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以達到與準備活動同樣的效果,3~5分鐘即可。希望減肥的人,運動時間要逐漸延長到45分鐘以上,至少隔天一次。
3. 耐力運動可以消耗更多脂肪
一般的耐力運動,如中長跑、球類運動等,主要消耗肌糖原。只有運動時間超過45分鐘的超長耐力運動才能明顯消耗脂肪,如長跑等。但對大眾而言,運動項目并不重要,無論是選擇走步、跑步、騎車還是游泳等,只要采取小運動量、長時間的運動方案,就可以消耗更多脂肪。
4. 空腹運動有利有弊
如果沒有低血糖、因為糖尿病使用降血糖藥、體質瘦弱、比賽任務等情況,主張在健身時選擇空腹運動。這樣既可以“輕裝上陣”,不受胃內容物的影響,又有利于動員脂肪儲備。
如果運動時間不夠長,即使在空腹狀態下運動,脂肪的消耗也十分有限,減肥效果也不明顯。有人擔心,空腹運動會不會能量不足、損害身體,其實只要不是像長跑和馬拉松那樣的超長時間運動,正常人肌肉中儲備的肌糖原足夠供給運動時所需要的能量,不必過于擔心。
5.女性進行器械訓練應以小強度為主
有人認為器械訓練更適合男性,健美操更適合女性。其實,女性進行器械訓練不但可以加強耐力、速度和力量,還可以改善身材、增強活力。只是女性進行器械訓練時,應以小強度為主,即小重量、多次數、多組數,這樣既不會練出男性化的粗壯大肌肉塊,反而會幫助肢體皮下脂肪的消耗,使肌肉結實而不增粗,使肢體在柔順中透出健美的線條來。
6. 情緒不好時也能進行運動
人的情緒會直接影響身體功能的正常發揮,進而影響心臟、心血管及其他器官;更重要的是會造成注意力分散,潛在提升運動損傷的風險。而適宜的運動可以調節人體的神經‐精神狀態,使人感到輕松、頭腦清醒,從而緩解精神壓力和改善心理狀態。因此,情緒不好時也能進行運動,比獨自悶在室內有更積極的意義。
內容來源: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常見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管理手冊 運動干預指導分冊》
本書作者:
北京市社區衛生協會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 黃光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