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刷熱搜,趙露思的名字仿佛是熱搜榜的 “釘子戶”,牢牢地 “焊” 在上面,怎么都甩不掉。你只要一點進熱搜頁面,映入眼簾的景象能讓人大跌眼鏡,十條相關熱搜里,有八條都是對她的批評指責,那陣仗,就像一場聲勢浩大的 “吐槽大會”,而剩下的兩條,還得靠粉絲們日夜堅守、辛苦控評,才勉強能看到幾句維護的話語。這路人緣崩塌的程度,簡直如同大廈瞬間傾頹,稀碎一地。就連我這個平日里對追星毫無興趣,只喜歡在網絡世界 “吃吃喝喝” 的純路人,也不禁在心底泛起大大的問號:這姑娘究竟干了啥 “石破天驚” 的事兒啊?居然能讓全網的態度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曾經滿是 “甜妹濾鏡” 的寵愛,一下子切換到如今 “全網嘲” 的尷尬境地。
就拿最近熱度頗高的綜藝《小小的勇氣》來說吧,這節目一開始打著 “治愈心靈,感受生活本真” 的美好旗號,本想著給觀眾帶來一場溫暖治愈的視聽之旅,可誰能料到,節目一經播出,卻成了眾人吐槽的 “重災區”,滿滿的都是讓人忍不住翻白眼的槽點。趙露思在節目中跑到寧靜質樸的農村,本應是體驗別樣生活,感受人間煙火,結果她一見到當地的農民夫婦,就像打開了話匣子,開始滔滔不絕地大倒苦水,訴說自己工作是多么多么累,行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
她這一番操作,就好比在窮人面前炫富,瞬間點燃了網友們的怒火,大家直接在網絡上 “原地炸鍋”,紛紛開啟吐槽模式:“你拍一部戲拿到的片酬,都足夠人家農民辛苦勞作好幾輩子了,居然還有臉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人比辛苦?這不是現實版的‘凡爾賽文學’大師嘛,簡直太離譜了!” 更讓人驚掉下巴的是,在節目里,她還一臉天真地問山區小孩 “拍沒拍過藝術照”,要知道,對于這些生活在大山深處,連溫飽可能都還在努力維持的孩子們來說,藝術照簡直就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緊接著,她又轉頭對著一位傳統手藝老爺爺說出 “手藝人不傳承就是自私” 這樣讓人匪夷所思的話。這話一出口,就如同在平靜湖面投下一顆巨石,激起千層浪。芒果臺估計連夜緊急開會,火急火燎地剪掉這些片段,可網絡的傳播速度豈是他們能控制的,網上相關的截圖早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在各大平臺瘋狂傳播,根本攔都攔不住,成了網友們熱議的焦點。
有人站出來為她辯解,聲稱這是她 “真實不做作” 的一面展現。但在咱們普通老百姓的眼中,這分明就是明星與普通人生活之間那道難以逾越的 “次元壁”,太過刺眼。她住著擁有價值 6 萬全身鏡的豪華大豪宅,享受著優渥的生活條件,卻僅僅因為連續拍戲三個月就抱怨辛苦;反觀農民伯伯們,凌晨四點就得摸黑起床,奔赴田間地頭,開啟一天的勞作,甚至連基本的醫保都因為經濟原因舍不得購買。這樣鮮明的對比,差距一目了然,也難怪會引發網友們的強烈不滿。
更讓廣大路人感到反感的是,每當有人站出來指責她 “作秀” 時,她的粉絲們就像訓練有素的 “戰隊”,迅速行動起來,整齊劃一地甩出一堆捐款證書以及山區支教的照片。一時間,評論區被清一色的刷屏內容霸占:“她捐了 200 萬建小學呢,多有愛心!”“她還給災區送過物資,做了很多好事!” 可網友們根本不買賬,紛紛犀利吐槽:“做公益確實是值得稱贊的好事,但拿這個來堵住別人批評的嘴,這邏輯簡直混亂得一塌糊涂,跟說‘我殺人了但我也救過人’有什么本質區別?完全是兩碼事,根本不能相提并論。”
提到 “賣慘” 這一話題,就不得不說趙露思團隊在這半年來的一系列操作,簡直把 “生病” 這招運用得爐火純青,硬生生地將其變成了獲取流量的 “秘密武器”。從去年坐著輪椅被緊急送往急診室,那畫面仿佛電視劇里的悲情橋段,到后來自己公開爆料患有抑郁癥、軀體化癥狀,試圖引起大眾的同情與關注,再到在綜藝節目中素顏出鏡,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自己 “每天只睡 2 小時”,仿佛全世界她最辛苦。這一系列操作下來,熱搜關鍵詞就像被 “慘” 字給黏住了,怎么都擺脫不掉。最讓人覺得離譜的是,她一邊在鏡頭前信誓旦旦地嚷嚷自己 “病到站都站不穩,身體極度虛弱”,可轉頭就跑去理發店,花上幾個小時染了一頭時髦的淺金色頭發,還興致勃勃地拍起了 vlog。網友們的眼睛那叫一個雪亮,瞬間抓住這個細節,開啟瘋狂吐槽模式:“染發劑對身體難道沒有傷害嗎?染個發能坐好幾個小時不嫌累,畫個眉幾分鐘的事兒卻不愿意做,眉毛顏色都不帶改一下的,這明擺著就是造型師精心打造的所謂‘破碎感’人設吧,也太假了,把觀眾當傻子呢!” 還有人專門截圖她帶病錄制綜藝的畫面,畫面中的她,臉上涂抹著蒼白的粉底,眼角微微泛紅,碎發凌亂地散落在臉頰邊,這刻意營造的 “病態美”,直接引發彈幕如潮水般的攻擊:“這妝容簡直就是在昭告天下她‘有病’,都快把‘我有病’三個字直接寫在臉上了,演技太浮夸,太不真實了。”
如今這事兒發展得越發離譜,她僅僅在社交平臺上發一句再平常不過的 “今天天氣不錯”,都能被神通廣大的網友們解讀出各種 “隱藏內涵”,什么 “暗示團隊打壓競爭對手”“內涵對家花錢買黑稿抹黑自己”,各種各樣的說法層出不窮,仿佛她隨便一句話都能成為網絡世界的 “未解之謎”。網友們也紛紛開啟調侃模式,笑稱:“上一個被大家逐字逐句深度‘審判’的還是特朗普,趙露思這是要進軍政壇競選總統的節奏啊?不然怎么一舉一動都能被大家如此解讀。” 甚至夸張到,她微博里的一個小小的句號、一個普通的 emoji 表情,都能成為營銷號們的 “創作靈感”,養活好十幾個營銷號,讓他們寫出一篇篇內容豐富的 “小作文”,對其進行各種過度解讀和分析。
咱們普通老百姓看到這些種種亂象,心里就只剩下一個字:膈應。明星一旦宣布抑郁,那陣仗可大了,身邊立馬有頂級醫療團隊全方位保駕護航,停工半年不僅收入不受影響,還能輕松接到綜藝邀約,繼續在娛樂圈風生水起;可反觀普通人,要是不幸患上抑郁癥,請假去看個醫生,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老板臉色不好看,影響自己的工作。第二天還得強打精神,拖著疲憊的身體爬起來,擠在擁擠的地鐵里,為了生活奔波忙碌。這樣巨大的差距,實在是讓人心寒,也難怪網友們會對明星的 “賣慘” 行為越發反感。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她一邊口口聲聲說著要 “靜養,好好調理身體”,可另一邊卻像個不知疲倦的 “流量收割機”,瘋狂在公眾面前刷存在感。又是積極拍攝 vlog,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又是頻繁參加各種綜藝節目,在舞臺上盡情展示自己,還時不時在社交平臺發一些看似正能量滿滿的雞湯文案。甚至連取關 239 個賬號這種芝麻大點的事兒,都能迅速霸占熱搜榜首,成為全網熱議的話題。網友們見狀,紛紛忍不住吐槽:“看這架勢,這病大概率是假的,想要賺流量的心那可是真真切切,昭然若揭啊!”
其實,早就在娛樂圈這個 “放大鏡” 下,有人深入扒過她的 “熱搜體質”。回想起 2020 年,她堪稱熱搜榜的 “常客”,一個月之內居然能登上 22 次熱搜。從讓人哭笑不得的 “手滑點贊” 事件,到引發粉絲圈轟動的 “表白肖戰” 話題,再到被于正內涵為 “綠茶”,這些事件都無一例外地讓她成功登上熱搜,仿佛熱搜就是為她量身定制的舞臺,來者不拒。如今,她的團隊更是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直接把 “生病” 這件事精心策劃成了一部情節跌宕起伏的 “連續劇”:12 月宣布確診患病,引發大眾關注;1 月發布長篇文章,進一步闡述自己的病情與心路歷程,賺足了大家的眼淚;3 月綜藝無縫接檔,在節目中繼續展現自己的 “脆弱” 與 “堅強”。在這期間,還穿插著取關、掛黑粉、懟網友這一套 “組合拳”,不斷制造話題熱度。路人觀眾們看得多了,心里難免產生強烈的逆反情緒,紛紛表示:“天天喊著自己有病,那就干脆退圈,安心養病去吧!又想博得大家的同情,又舍不得娛樂圈的流量和名利,這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讓人無法接受。”
但話又說回來,在這場輿論風暴中,也有一些真正認真看過綜藝節目的觀眾站出來為她鳴不平。他們覺得在節目里,趙露思喂流浪貓時展現出的溫柔,學做手工時專注投入的模樣,確實給人一種溫暖治愈的感覺,那些罵她的人很可能根本就沒有仔細觀看節目內容,只是盲目跟風亂噴。然而,問題的關鍵在于,她團隊之前的一系列過度營銷、虛假炒作行為,早就像一把把利劍,深深刺痛了觀眾的心,將觀眾對她的信任透支得所剩無幾。去年營銷 “生圖翻車” 事件,被廣大網友嘲笑諷刺;今年炒作 “0 片酬” 參與節目,卻被眼尖的網友扒出該節目其實是芒果臺專門為她量身定制的,背后隱藏著諸多利益關系。當原本應該真實的節目內容變成了精心編排的劇本,所謂的 “治愈” 也淪為一門充滿商業氣息的生意時,觀眾們自然會感覺像是被強行喂了一嘴 “工業糖精”,甜得發膩,還讓人感到惡心反胃。
還有她那所謂精心打造的 “反抗人設”,也顯得十分微妙,經不起仔細推敲。她選擇取關所有人,公開黑粉短信,表面上看起來十分剛硬,個性十足,仿佛是娛樂圈里特立獨行的 “女戰士”。可網友們的眼睛是雪亮的,根本不買她這一套:“真要有骨氣,有底氣,那就直接退網,遠離娛樂圈的紛紛擾擾。一邊掛人,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獲取輿論支持,一邊又舍不得娛樂圈帶來的巨大流量和利益,這算怎么回事?完全就是自相矛盾,讓人難以信服。
” 團隊或許原本的初衷是想為她打造一個霸氣十足的 “黑化大女主” 形象,在娛樂圈闖出一片新天地。可現實卻殘酷地給了他們一巴掌,她越是極力強調 “做自己”,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觀眾,引發的爭議卻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畢竟在娛樂圈這個魚龍混雜的大染缸里,“真實” 與 “任性” 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稍有不慎就會越過界限。比如,她在社交平臺上曬出價值 6 萬的鏡子,她自己可能覺得這是一種自我愉悅、享受生活的方式,是在 “悅己”;但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這無疑就是赤裸裸的炫富行為,刺痛了大眾的神經。她在節目中抱怨工作累,她自認為是一種坦誠相待、分享生活的表現;可對于每天為了生計拼命奔波的打工人來說,聽了之后只想翻一個大大的白眼,內心 OS:“你那工作強度也叫累?我們每天累得像條狗,都沒敢吭聲呢。”
說到底,趙露思現在所面臨的輿論困局,并非個例,而是整個流量時代娛樂圈普遍存在的通病。團隊為了讓她在競爭激烈的娛樂圈脫穎而出,一門心思拼命用 “病嬌”“反內卷” 等各種新奇標簽來包裝她,試圖打造獨特的人設。卻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觀眾們早就已經看膩了明星們這種帶著明顯 “privilege(特權)” 式的賣慘行為。普通大眾并非沒有同情心,也不是不能對抑郁癥患者產生共情。但當天價片酬、奢華無比的生活,與明星口中的 “我好脆弱,我好辛苦” 這些話語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時,這種原本應該有的共情瞬間就會轉化為一種強烈的諷刺。正如網絡上一條獲得高贊的評論所說:“你的富貴榮華我從未參與其中,你的悲傷難過也不必特意分享給我 —— 畢竟我每天為了生活,連悲傷的時間都抽不出來,還得馬不停蹄地忙著搬磚呢。” 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如果不能真正走進觀眾的內心,展現真實且有價值的一面,最終只會在輿論的漩渦中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