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滬深北交易所同時發布了《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2025年7月7日起施行。
《實施細則》對高頻量化交易并未禁止,但在程序化交易報告、交易收費、交易監管、行情獲取等方面對存在高頻交易的投資者提出差異化管理要求。
什么樣的交易被認定為高頻交易呢?
單個賬戶每秒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300筆以上;單個賬戶單日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20000筆以上;交易所認定的其他情形。
這就意味著,只要每秒筆數不超過300,且單日筆數不超過20000,就不被認定為高頻交易。
然而,較高的封頂筆數,對游資還是具有相當大的降維優勢。
超過以上封頂筆數,就被認定為高頻交易,但并未絕對禁止,只是要在很多方面進行差異化管理,例如交易收費標準可能會提高,并且要報告服務器所在地、系統測試報告、系統發生故障時的應急方案等信息。
交易所為什么不一刀切地禁止高頻量化交易呢?
1、技術識別難度與監管成本
高頻交易與普通交易在訂單屬性上難以直接區分,僅以申報或撤單次數作為判斷標準,可能誤傷正常的大額投資者。
舉個例子!
某日行情突然跳水,有些機構持有超過300只股票,需要全部出貨以避險。如果同時賣出這300只股票,可能被誤判為高頻交易。
非要完全禁止高頻交易,需要投入巨大的監管成本。
2、市場流動性及穩定性需求
2015~2025年,A股上市公司從2800家增至的5600家,但日均成交額僅從8000億增至1.2萬億,單只股票資金供給量下降43%。
許多股票無人問津,一天都什么交易量,成為僵尸股。
而高頻量化交易在交易總額中的比例約在20~25%之間,如果一刀切禁止,整個市場更加缺乏流動性。
假設有一天行情突然走壞,出現大量拋單,高頻量化交易的掛單來不及全部撤銷,可以承接一部分(盡管不是它們的本意),以緩沖價格劇烈波動。
3、與國際接軌
全球主流市場均允許量化交易,保留高頻交易是A股融入國際金融體系、體現市場化的必要舉措。
4、經濟利益驅動
高頻交易帶來的交易量為券商提供傭金收入,同時增加印花稅,支持市場基礎設施運行。
部分機構通過高頻策略實現套利或做市功能,客觀上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符合監管引導長期投資的導向。
什么樣的人反對高頻量化交易呢?
主要是短線交易者,包括游資、跟風的散戶,以及其他被誤導的散戶。
這里解釋一下是什么“其他被誤導的散戶”。
由于高頻量化交易沖擊了游資的打板模式,使得游資以及跟風的散戶十分不滿,于是甩出一個觀點:高頻量化交易阻礙了牛市的到來。
因此,一些散戶盡管平時不做短線交易(被深套),但也把怨氣撒在高頻量化身上。
其實,這種觀點搞錯了因果關系!
正是由于行情長期低迷,相關的交易程式才能總結出一種套利模式。
例如,2023年A股日均振幅低于1%的個股中,量化策略貢獻了約15%的成交額。
如果行情突然大漲,原來的那一套模式就失效了。
去年9月底的逼空行情,高頻策略依賴的統計套利模型因價格持續突破歷史波動區間而失效,多只此前業績不錯的私募基金反而出現了虧損。
對于中長線思維價值投資者來說,量化交易根本“割不到我韭菜”?
這幾年,游資打板模式玩不轉了,不僅是高頻量化交易的沖擊,更是監管加強的結果。
因此,盡管三大交易限制高頻交易,但游資時代或已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