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號文的發布,對我國的電力市場產生的重要影響正在逐漸顯現。新能源全面入市、儲能價值實現、虛擬電廠等新模式新業態等,都引發了廣泛關注。
近日,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播出了電改“新”觀察,聚焦新能源入市、儲能、虛擬電廠、AI應用等多領域,觀察電力市場改革最新動態,走訪了多個地區的新能源、儲能、虛擬電廠等項目,采訪了多個專家及從業人員,一些重要的觀點如下:
關于儲能:
新能源強制配儲能取消,儲能作為重要的調節性資源,將從原來的政策“要你裝”轉變為根據市場需求“你要裝”,從過去的“拼價格”轉向為新能源發電實現創造價值。另外,市場也將趨于理性,行業將會更重視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并以此加速優勝劣汰。
關于虛擬電廠:
新能源市場化改革新政策也給虛擬電廠等新業態帶來了機遇。專家預計未來三年全國虛擬電廠調節能力將達到2000千萬千瓦以上,接近三峽水電站的裝機。
關于新能源入市:
隨著市場機制深度激活,新能源產業也將告別補貼依賴,在新的競爭格局之下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能源入市后會導致現貨市場電價波動增強,比如山東、浙江等地出現過短時負電價的現象,與此同時現貨高價也時有發生,蒙西山西等地現貨電價也曾突破每千瓦10億元。新能源增量項目將按自身邊際成本報價,這也將直接考驗項目的選址和技術能力,從而實現優質優價,投資也會更加理性。
關于新能源存量項目搶裝,組件價格企穩上漲:
新政策執行新老劃斷,在江蘇、廣東等地,大量新能源企業為了追求存量政策的保障正在加速建設。受6月1號政策節點的影響,分布式光伏項目搶裝需求集中爆發,尤其是工商業分布式光伏訂單激增,今年3月以來,大量光伏組件廠家的生生產線幾乎處于24小時連軸轉的狀態,訂單排期已經排到了今年二季度末,整體組件價格也有明顯的一個企穩上漲。截至目前,國內主流光伏組件價格從2024年底的0.6元/W上漲到0.7元/W以上,部分分布式光伏組件現貨價格上升至0.8元/W。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輪漲價更多是政策驅動的階段性現象,預計三季度組件價格可能面臨回調壓力。
關于人工智能交易員:
發電側接近80%的發電量,以及用戶側80%左右的用電量進入市場,電力交易將變得更加的頻繁,AI調度員和交易員也開始在電力市場上崗,在山東、浙江、內蒙古等新能源現貨市場參與交易。通過分析氣象、用戶負荷、儲能設備運行等數據,形成交易策略,實現低買高賣。
關于儲能、虛擬電廠的詳細報道如下:
儲能按需配置
從政策“要你裝”到市場“我要裝”
這次電改新政取消了新能源強制配儲能的要求,新能源全面進入市場以后,相關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配儲,有利于充分發現儲能的真實價值,儲能項目的盈利空間也有望進一步增大。
記者:在海南當地首個獨立共享儲能項目將于4月投入商業運行,這個項目將租賃給多個光伏電站共同使用,租期長達20年。明確儲能企業和新能源企業共同分享調峰調頻輔助服務收益分成,給新能源入市提供一臂之力。
南網儲能公司臨高珍金儲能站項目經理張敏:電站如按照現貨價格進行兩充兩放服務,所獲得年收益或將超過480萬元,帶給新能源企業的分成收益,超過了其支出儲能租金的一半。
記者:在浙江安吉重卡光儲充換一體站已經投入運營,配備36臺儲能設備,結合項目屋頂的光伏,為當地400輛重卡提供充換電服務。
浙江安吉重卡“光儲充換”項目建設負責人戴震:儲能充放電價差超過7毛錢的地方,就能夠讓我們儲能設備的投入回報周期控制在7年以內。
記者:業內人士認為,新政策取消強制配儲后,市場投資將更關注儲能的性能、質量和服務,儲能電站的投資收益也將拉開差距,行業洗牌加劇。
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目前儲能行業投資主體過多,各類儲能企業統計超過了數10萬家,電力市場化以后,企業需要靠真本事吃飯,市場會趨于理性,會牽引行業重視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來加速優勝劣汰。
記者:中電聯表示,去年立項的新能源及配儲項目很多會在今年并網,預計2025年全年平均儲能時長穩中有升。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劉永東:新型儲能作為我們電力系統重要的調節性資源,將從原來的“政策要你裝”,現在要轉變為根據市場的需要“你要裝”,也就是說要圍繞我們新能源發電的實際的運營情況和電網的實際需求進行市場化的配置,應該說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儲能行業要從過去的拼價格轉向為新能源的發電實現創造價值。
虛擬電廠大幅增長
“沒有煙囪的電廠”為企業降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出臺新能源市場化改革新政策。從今年6月1號開始,電價機制從保底收益轉向市場波動,這給新能源企業帶來挑戰,也給虛擬電廠等新業態帶來了機遇。
由于市場電價的波動將出現更多的套利空間,新政策也將為工商業用戶降低用能成本。我們來看記者在江蘇、湖北等地的調查。
記者:我現在是在連云港港的電動拖輪上,這艘拖輪正在進行充電的作業,而在未來的電力市場當中,它將作為買方購買光伏等綠電,它就像一個超級充電寶,在用電低谷時充電,每次的充電量將達到6000度。
在江蘇連云港港口、電動拖船、電動重卡、換電站等可調節用電負荷被聚合起來,將成為虛擬電廠來參加電力市場交易。在新能源發電高峰價格較低時增加用電,而在用電高峰用港口的儲能來降低用電負荷,在電力交易市場上獲取收益。
江蘇連云港港口集團輪駁分公司黨委書記謝飛:每年一艘船,用電低谷消耗不了我來充電,相比于燃油節省400萬左右。我們現在一條兩條電動船,未來的我們還會造更多的電動船。
記者:在湖北襄陽,一家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把廠區的分布式光伏、儲能和用電負荷接入了虛擬電廠平臺,通過參與電力市場來獲得收益,降低成本。這座沒有煙囪的工廠已經帶動當地上百家企業完成用能升級。
國家電網襄陽虛擬電廠項目負責人閆寒:把企業的用電負荷聚沙成塔,形成調節資源,削峰填谷,同時通過電力市場降低企業的用能成本達到8%。未來將繼續擴大虛擬電廠的覆蓋范圍,包括充電樁和工商業儲能、樓宇空調等多種資源。
記者:在江蘇蘇州,今年就有8家虛擬電廠運營商提交了上網交易的接入申請,而在去年僅有兩家對這個。
國家電網蘇州虛擬電廠項目負責人劉珊:政策調整之后,虛擬電廠有了獲利、盈利的方式。擁有儲能、充電樁、新能源的企業比較容易接入到虛擬電廠。
記者:專家預計未來三年全國虛擬電廠調節能力將達到2000千萬千瓦以上,接近三峽水電站的裝機。
國網南瑞集團虛擬電廠專家鄭濤:整個虛擬電廠企業的獲利空間也比較大,到現在年均應該翻了一番,我們預測今年可能還會比較大幅的增長。
來源:央視網
特別聲明: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