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執筆為生命撰寫終章,將人間離散書寫為遺世挽歌,為逝者銘刻人生軌跡,亦為家屬照亮思念歸途。他們是悼詞撰寫者,是殯葬司儀,是生命的擺渡人。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兩位殯葬行業的服務員、司儀人員,通過細節呈現工作背后的故事,為我們帶來不同角度的“生命思考”。
點擊視頻查看節目回顧
1996年出生的韓悅來自內蒙古,從事殯葬行業已有8年。她在南海區殯儀館的內勤部、冷庫班以及司儀班等崗位工作,負責遺體洗身穿衣以及主持遺體告別會。
“每年我們都有上千場告別會”,韓悅面對鏡頭微笑地說。
韓悅總是隨身攜帶一支筆,在告別會前隨時記錄逝者家屬的需求和意愿,那些密密麻麻的筆記,滿含著對生命終章的深情與溫柔。
她認為,在告別會中,讓大家了解逝者是什么樣的人、做過什么事、有何貢獻非常重要。即便逝者是普通人,能養育子女長大成人,也是不普通的表現,這是整個告別會的關鍵要點。
作為殯葬司儀,需具備強大的抗壓能力。告別會上,韓悅要時刻留意家屬的表情,適時調整語氣和節奏,承接家屬的負面情緒,不僅要讓逝者安息,更要安慰生者。
她覺得通過言語的力量和現場氛圍的烘托,能讓親屬不那么悲傷,看到逝者安詳的面容,接受親人去世的事實,殯葬司儀就像是銜接生與死的橋梁。
見證過無數生離死別,韓悅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見解。她也察覺到,如今人們談論 “生死” 的觀念和態度已悄然改變。
在一場告別會上,全場雖稱不上歡聲笑語,但家屬都面帶微笑,以輕松活潑的氛圍舉行追悼會。因為家屬覺得孩子去世不應過度傷心,而應讓其開開心心、輕輕松松地離開。韓悅感慨,死亡并不可怕,遺忘才是可怕的,愛永遠存在。
在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環境下,殯葬行業逐漸被更多人了解,不少年輕人愿意投身其中,00后張詩雨便是其一。張詩雨原本學的是新聞編輯出版專業,畢業找工作時,本未考慮過殯葬行業,只是在學校招聘會看到南海區殯儀館招聘應屆生,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入行。
沒想到,新聞專業的基礎和積累讓她在撰寫悼詞和擔任司儀時更得心應手。她以前采訪過別人,會追問細節并還原,將這些細節融入悼詞,讓悼詞更能還原逝者生平,表達生者對逝者的懷念。她還認為,遺體雖無意識,但并非冰冷,值得用認真的心態和專業的手法去對待,因為逝者的一生必有精彩故事,需要他們去解讀。
韓悅和張詩雨都曾幻想過自己的告別會。韓悅希望自己的告別會可可愛愛、粉粉嫩嫩,有自己喜歡的物品,還想要全息影像,讓大家能坐著共同訴說她生前的趣事。張詩雨則覺得,作為新一代年輕人,不必畏懼死亡,遺體并非可怕之物,無需過度害怕。活著時要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
有更多精彩視頻和直播!
來源:佛山+APP、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吳欣玥、文橋)
編輯:劉子賢
責編:馬濤
監審:陳耿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