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勝利街道錦華社區,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鑠,他就是張玉璽。退休后的他并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繼續以自己的方式發光發熱,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張玉璽1970年招工來到勝利油田,從孤島到昌邑,從濱南到臨盤,再到青海油田,他的足跡遍布了大江南北。在油田的奮斗歲月中,他年年被評為“先進個人”,1989年光榮入黨。2010年,張玉璽退休了,但退休并沒有讓他停下腳步。
回到錦華社區,張玉璽被32號樓的居民一致推選為樓棟長。面對這份信任,他并沒有辜負。誰家有個急事難事,張玉璽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他自費買來鋼絲繩、螺絲等物品,在樓前樓后打孔固定好鋼絲繩,方便居民晾曬被子;他會磨菜刀、修自行車,社區廣場趕大集,他一上午磨了110把菜刀,只為讓居民們用上鋒利的工具。
不僅如此,張玉璽還積極參與社區的公益活動。廣場花園鋪水泥路,他不怕苦不怕累,一干就是兩個多月;花池澆水的活兒,他默默承包下來,無論刮風下雨,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用三個月的時間,把32號樓北面的花園打造成了一個美麗的小天地,居民們對此贊不絕口。
張玉璽的公益之路,不僅體現在這些小事上。他深知,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臺風“利奇馬”肆虐期間,他日夜堅守在崗,每隔一小時向居民匯報雨勢,確保大家的安全。得知有孩子高燒不退,他緊急聯系鏟車將孩子送往醫院,為孩子的及時救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張玉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的奉獻精神。他常說:“能把社區打造成為人人喜歡的優秀小區,再累也值得。”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來,共同為社區的和諧美好貢獻力量。
張玉璽的故事在社區里傳為佳話。他用自己的愛心和行動溫暖了每一個人的心。他的無私奉獻和堅持,讓人們看到了慈善的力量和共產黨員的擔當。在錦華社區這片熱土上,張玉璽就像一顆璀璨的明星,照亮著每一個人前行的道路。(勝利街道供稿,大眾新聞記者 曹萌萌 整理)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