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8噸來自哈薩克斯坦齋桑湖的冷凍梭鱸魚,通過吉木乃邊民互市貿易區順利入境。這是吉木乃口岸首次以邊民互市方式進口冷凍魚產品,標志著這一中哈邊境重要口岸在生鮮產品貿易領域邁出新步伐。
這批“三去”梭鱸魚由新疆吉鑫泰達商貿有限責任公司進口,將經冷鏈物流進入國內市場,進一步豐富中國消費者的餐桌選擇。“通過邊民互市‘整進散出’的貿易方式,能為邊民節省15%成本。”新疆吉鑫泰達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瓦提汗·吐斯甫汗說,“后續,我們將進口松子、蜂蜜等農產品,進一步豐富邊民互市貿易新業態。”
近年來,隨著邊民互市貿易區的擴建與智慧化升級,吉木乃口岸通過“一站式”通關服務,把邊民通關時間縮短至十幾秒,極大提升了貿易便利性。此次冷凍魚進口正是該模式在生鮮領域的首次成功實踐,為后續擴大跨境農產品貿易規模奠定了基礎。
哈薩克斯坦齋桑湖距離吉木乃口岸70余公里,年冷水魚產量約5000噸,其無污染的生態環境為鳊魚、梭鱸魚、狗魚等高品質魚類提供了天然生長條件。通過吉木乃口岸邊民互市貿易,這些“湖鮮”從捕撈到進入國內市場僅需數日,既保障了新鮮度,又降低了運輸成本。
為確保生鮮產品安全高效入境,吉木乃海關采用“智關強國”模式,開通口岸農副產品快速通關“綠色窗口”,實施提前預審、分類管理等措施。依托智慧海關建設,利用智能化信息系統開展回溯性檢查,提升單證審核質效,進口水產品通關時間壓縮30%以上。同時,實施預約查驗、優先查驗等,“一企一策”制定8條針對性措施,優化調整現場作業流程,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縮短貨物通關時間。據統計,今年1至3月,吉木乃邊民互市貿易區進口貨物種類同比去年翻了一番。
吉木乃口岸的突破不僅限于冷凍魚。2024年,該口岸成功完成我國首次陸路進口北冰洋活體帝王蟹,20噸鮮活帝王蟹經6天運輸直達國內市場,成活率遠超航空運輸。隨著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指定監管場地的投用,吉木乃縣正從傳統邊貿口岸向綜合性生鮮集散中心轉型。未來,將有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湖鮮及北冰洋優質水產通過這一通道“游”向國內市場,助力國內消費升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阿勒泰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古麗娜
通訊員:胡阿尼什·那斯哈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