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董事會主席劉國梁對乒乓球商業化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但WTT韓國仁川冠軍賽觀眾席門可羅雀(最后兩個比賽日稍有好轉),再也沒有動輒上萬觀眾吶喊,再也不用“球迷保護嗓子”,這與之前深圳亞洲杯、WTT重慶賽的火爆場面形成鮮明對比。
仁川冠軍賽中,孫穎莎王楚欽等國乒核心主力未參賽,直接導致賽事缺乏頂級流量選手的支撐。反觀國內賽事如重慶冠軍賽,孫穎莎王楚欽所向披靡,比賽關注度極高,為該地區旅游消費增加116萬游客。這一現象反映了國乒管理層對明星選手的過度依賴。
以莎頭組合為代表的明星選手,其粉絲群體以年輕女性為主,具備強大的消費能力和網絡聲量。然而,這種粉絲經濟高度集中于國內市場,雖說也能輻射至海外,卻也會打折扣。仁川賽的報道依賴央視等國內平臺,但韓國本土宣傳力度不足,缺乏本地化營銷,導致觀眾參與度低。
WTT試圖通過全球分站賽提升國際影響力,但缺乏針對當地市場的定制化宣傳。例如,仁川賽雖在韓國舉辦,但賽前宣傳未能充分利用TikTok、YouTube等新媒體平臺吸引年輕觀眾,未有效聯動本土明星,導致關注度有限。而韓國體育迷更關注足球、棒球、短道速滑,甚至羽毛球,而不是乒乓球。
現在劉國梁的當務之急是打造出孫穎莎、王楚欽之外的超級IP,尤其是海外偶像,比如圍繞莫雷加德、勒布倫兄弟、張本兄妹、申裕斌等明星選手展開宣傳。與舉辦國體育機構、媒體聯合策劃,例如邀請本土選手參與宣傳,或結合文化元素設計賽事主題。
有意思的是,一些莎頭球迷對仁川賽的冷場持“幸災樂禍”態度,開始瘋狂吐槽:“那些說保護嗓子的網友滿意了”,“某些人不是喜歡安靜比賽嗎”,“挺好的,這盛世如某人所愿”,“稀稀拉拉就幾個泡菜妹”,“聽掌聲人不多,轉播畫面不敢給觀眾席”,“既要求賽場安靜又要求提高球員獎金,真是既要又要的典范”。
WTT仁川賽的遇冷不僅是明星缺席的偶然結果,更是乒乓球商業化進程中外熱內冷、地域失衡的縮影。劉國梁為乒乓球商業化作出了足夠多的努力,但歷史上的銳意改革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君不見商鞅、王安石、張居正所面臨的強烈反對和清算?
曾幾何時,乒乓球賽事基本都是票價百元以下包盒飯,還曾出現觀眾席只有一個老頭啃燒餅的尷尬,是劉國梁致力于將WTT賽事打造成類似足球歐冠,籃球NBA,網球四大滿貫的存在。雖然取法于上僅得其中,卻也締造了前些年想都不敢想的名場面——上萬人的體育場座無虛席震耳欲聾。
諷刺的是,很多網友希望回到過去,讓乒乓球“回歸純粹回歸寂寞”。事實上,這些網友以前從不關心乒乓球,乒乓球火了之后,他們義憤填膺的提出因噎廢食的抵制市場化觀點,把個別飯圈和所有球迷劃等號,還自以為很正確很有正義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