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從眾對的日本人是世界有名的,那么他們能“一根筋”到什么程度呢?
假如你在一條空蕩蕩的大路上立個牌子,上面就寫“此路故障中,請繞道”,那么日本人絕對會對明明好走的路視而不見,而選擇繞道,并且更不會有人對牌子的真實性有所懷疑。
今天要說的事情發生在70年代的日本。當時正處于經濟騰飛期,那時候日本銀行里的現金非常多。
有人利用日本人守規矩、從眾的國民性,動了一個天才的歪腦筋,設立了一個完美度99%的騙局,讓日本人乖乖把錢送上門。
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下這個天才的歪腦筋事件:1973年的大阪夜間金庫事件
「夜間金庫」是一種從50年代開始流行的夜間銀行服務。
在銀行打烊后,那些夜間營業的店鋪仍然可以把當天的營業款,用銀行提供的專用鑰匙打開夜間金庫的鎖,將錢投入后,夜間金庫會自動打印一張收款憑據,第二天銀行再核對并打入客戶賬戶。
▲夜間金庫
夜間金庫大都設在銀行門口,和銀行的地下金庫相通,很安全便捷,受到店鋪的廣泛歡迎。
但是,誰也想不到,位于大阪市北區的梅田三和銀行(現三菱東京UFJ銀行)出了大問題。
▲70年代日本街景
在1973年2月25日星期天,那天晚上8點30分過后,大阪梅田三番街的夜間店鋪開始紛紛打烊,店長將當天的營業款裝入銀行專用的現金袋,和往常一樣準備去三和銀行的夜間金庫存款。
不料,今天夜間金庫前貼著一張告示:“鎖出現了故障,打不開投入口,請使用專用出口處的暫用金庫。三和銀行。”
▲夜間金庫上的告示
原來三和銀行的“夜間金庫”設在大門的左側,右側原本是一個專用出口,現在果然擺放著一個嶄新的“臨時金庫”。這個金庫也貼著一張告示:“不需要開鎖,請直接投入。投入后,請將右邊把手按到底,會有記錄卡出來。請保存帶回。三和銀行。”
▲假金庫上的告示
店長們紛紛贊美:不愧是大銀行,很體貼很細心。
出自日本人的規矩從眾,店長們既沒人想到用鑰匙試一下“故障中”的老金庫,也沒人懷疑“不需要開鎖”的新金庫是否有問題,就開始排隊往里面投錢。
因為是正好星期天,每家店鋪的生意都特別好,短短25分鐘不到的時間,一共有67名用戶朝“臨時金庫”投放了當天的營業款,總金額高達2576萬日元。
本來一切都很順利。但是,在最后一個店長投錢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
這個24歲的年輕店長,一開始對“臨時金庫”也毫不懷疑,但是,當他想將現金袋投入金庫,卻發現怎么也塞不進去,然后他就用手一摸投入口,驚訝的發現:不得了!這個“金庫”居然已經膨脹變形了,里面的現金袋鼓鼓囊囊“溢”了出來。
這位店長一邊抱怨銀行的臨時金庫太不結實,一邊報了警。當警察趕來后,竟然也沒有懷疑金庫的真假,只是打電話通知銀行負責人來處理。
▲大阪事件后,夜間金庫貼上了警示標志
當銀行負責人趕來后,見到“臨時金庫”卻一臉懵逼:“我們銀行從來沒有設置過‘臨時金庫’啊!”
直到這時,大家才如夢初醒:我靠,這是居然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
夜間金庫騙局在被媒體曝光后引發全日本人的一片驚嘆:罪犯利用日本人不設防的心理,才想出了這么一個天才的騙局。
事后警察對假金庫進行了仔細的檢查分析:
假金庫是用普通膠木板做成的,可以折疊,外面加上一層不銹鋼板,并用鋁合金做成了外圍框條,看上去和真的金庫沒多少差別。
金庫的底部是用聚氨酯材料做成的地板,當錢袋投進去時,會發出接近真金庫的聲音效果。用橡皮筋和鐵絲做成杠桿,一按把手就有一張塑料存款卡吐出,以假亂真。
此外,假金庫里面還配置了一個用電池的水銀燈,在夜間發光,更增加了其可信度。
▲可以亂真的假金庫
重點是:這個假金庫的成本,大概只有4萬日元。
不得不說,這個罪犯真是厲害,他事先做了非常細致的功課:
選擇這家靠近大阪站繁華區的銀行,選擇了發薪日之后行動,在專用出口安裝大小一致的臨時金庫,兩張聰明的告示。
但百密一疏的是:他(他們)沒有料到騙局太成功了,以至于“錢多得裝不下”,居然有那么多人會來存錢,在短短的20幾分鐘時間里,臨時金庫就沒有空閑過,以至于他們沒有機會乘沒人時拿走那2500萬日元。
這起盜竊未遂事件,直到7年后案件追訴期失效,也始終抓不到犯罪人,最后就成了日本犯罪史上著名的“未解決事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大阪夜間金庫的騙局,其本質結構上模仿了日本另一起著名懸案“3億元事件”的做法。
但其巧妙性甚至超越了“3億元事件”,案發時自己都不需要出現在犯罪現場。
這點至關緊要,犯罪嫌疑人就像給自己上了一個保險。
最重要的一點,此案件也觸動到日本人心里那根敏感的信賴神經,所以并沒有太多負面報道。
該案件后來,也成為日本人茶余飯后的閑談聊資,他們甚至自豪地認為:原來我們的社會是如此的信任無間,以至于誰都不會去費心提防身邊的潛在危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