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明回農村老家,差點沒被墻上的廣告笑噴。
豬圈旁邊歪歪扭扭寫著“母豬產后護理難,問騰訊元寶”,村口小賣部的卷簾門旁邊配字“直播帶貨不會整,問騰訊元寶”。
好家伙,騰訊這波操作簡直把 AI 玩成了村口王大爺,專治各種生活疑難雜癥。
你還別說,這土味營銷玩得是真溜。
當城市里的AI 還在比拼“我能背圓周率 10 萬位”時,騰訊直接把元寶 AI 打包成了“農村百事通”。
那個二維碼一掃,就是能問啥答啥,種地、養豬、看病、找工作、看合同、輔導孩子作業等等,24 小時在線陪嘮嗑。
這波將AI技術與村民日常痛點直接關聯,文案語言也十分通俗易懂且接地氣,品牌以免費萬能幫手的形象降低技術門檻,實屬“AI下鄉”的營銷典范。
可能在很多人的記憶里,村口的土墻、電線桿曾是五花八門小廣告的 “棲息地”。
可不知從何時起,大廠們也盯上了這片 “風水寶地”,那些刷墻文案一個比一個生猛,成了鄉村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對大廠來說,這可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
刷墻廣告成本低、覆蓋面廣,能直接觸達目標人群。
對于那些平時不太接觸網絡廣告的村民而言,這些刷在墻上的廣告語,就像一位嘮家常的老友,不知不覺間在他們心中種下品牌的種子。
從營銷角度看,這種土味營銷巧妙地運用了接地氣的策略。和城市里那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廣告不同,刷墻廣告用村民熟悉的語言和場景,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
而且,重復出現的刷墻廣告能加深記憶,就像一遍遍的 “洗腦”,讓品牌和產品信息牢牢印在村民腦海里。
不過,大廠刷墻也并非一帆風順。廣告內容要符合鄉村文化和審美,不能引起村民反感;還要考慮到不同地區的差異,因地制宜。
但不管怎么說,大廠爭奪村口廣告位這場 “戰役”,已經掀起了下沉市場營銷的熱潮。
未來,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這股土味營銷風還會刮向何方,又會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變化,著實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