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近年來,棠下鎮黨委堅持黨建引領,以結對共建為平臺,積極引導“兩新”組織履行社會責任,回饋社會,參與各類公益慈善事業,使“人人履行社會責任、人人共享發展成果”成為“兩新”組織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追求。
以“新”的使命助力綠美生態建設
一批“兩新”組織積極響應“我在僑鄉種棵樹”專項行動,海目星、海信集團等25家企業通過結對共建等方式認捐認種樹苗,參與村(社區)、園區植樹活動。如,海目星黨支部與蓮塘村共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攜手在主干道種植簕杜鵑、香樟、鳳凰木、桂花等超300棵,建成了一條綠美景觀路,推進綠美鄉村建設。廣東江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橫江村捐贈價值21萬元的沉香苗7000棵,共同打造“村企共建致富林”。
海信集團聯合7家集團公司為良溪村捐贈植物300多棵,在聚心湖岸邊打造海信健康公益林。廣東海信電子有限公司黨支部委員、副總經理、工會主席張猛猛表示,參加植樹活動不僅是海信集團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更是企業在蓬江展現社會責任擔當的重要舉措。
以“新”的制造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一批“兩新”企業積極響應實施“雙碳”戰略,共同參與到綠色低碳發展中來,有效改進企業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如,海信視像科技江門工廠與南方電網合作,利用海信電子辦公樓和兩棟配套廠房樓頂屋面空余位置建設分布式光伏,成為國內電視行業首個且唯一一個“零碳工廠”,實現年減碳近8000噸二氧化碳當量,通過“零碳”帶來獲益超過300萬元。
以“新”的模式助力“興村”工程
一批優質企業、商會組織積極參與農村結對共建,共同利用好企業的資金、技術、人才優勢和鄉村資源,開展“強企興村”行動,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改善人居環境,辦好村民實事。如,蓮塘村與海目星(江門)激光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上下游企業、桐井村與甘滿堂分別合作開發村級留用地,通過“物業代建+返租”模式,帶動集體經濟發展、村民致富增收,為盤活高質量發展產業空間提供堅實保障。此外,一批建筑企業主動結對幫扶五洞村落實機耕路硬底化、協助良溪村排洪渠修繕加固等,用“新”的協同發展模式,推動鄉村振興行穩致遠。
以“新”的力量助力教育事業發展
為改善棠下鎮學校辦學教學條件,給廣大學生提供更安全、更舒適、更便利的教育環境。一批“兩新”企業攜手棠下鎮慈善會資助近36萬元支持棠下初級中學運動場改造工程及部分設施設備改造購買等項目建設。此外,廣東濱崎食品有限公司已連續4年對棠下鎮內13所學校進行愛心捐贈,傳遞社會溫度,送上“六一”零食大禮包,為推動棠下鎮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添光彩。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棠下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