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5歲的陶先生因罹患胰腺惡性腫瘤,在上海華山醫院胰腺外科主任傅德良教授團隊的治療下,成功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并歷經半年化療后重獲新生。這段與病魔抗爭的歷程,讓他深切感受到“大醫精誠”的力量。
近日,陶先生通過一封感謝信,向靜寶講述了自己的就醫故事,以及對醫生的感謝。
上下滑動,查看感謝信內容↓
精準施治:悉心為患者“生命護航”
陶先生說,那時他剛手術出院不久, 因腹部傷口需處理,掛了一專家門診。那次門診確定了AG化療方案,每月三次化療。當時的醫生說,可做個基因檢測,對今后化療方案作些調整會有參考價值。沒想到,AG方案第二次化療后,人很難受,驗血常規,白細胞低至2.4。于是,陶先生第一次掛了傅德良的特需門診。
初見傅德良的患者,會對他的一頭白發留下印象。這位溫文爾雅的醫生,每日對戰的是十分兇險、乃至可稱得上是“殘暴”的對手——胰腺癌。面對陶先生的憂慮,傅德良一邊耐心地安撫陶先生,一邊通過仔細查閱陶先生的化療細目、基因檢測報告、出院前腹部CT報告和Ca199等指標,精準地對化療藥劑方案作出調整,并決定將今后化療周期定為兩周一次。
“傅教授在制定方案時的一絲不茍,讓我對治療充滿信心。”陶先生回憶起化療的那段艱難時日,傅德良的悉心叮囑總是讓他心頭一暖。
陶先生告訴靜寶,他每一次掛傅德良的專家門診,內心都是滿滿的期待與信賴。每次就診時,傅德良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囑他:“一定要像正常人那樣飲食,注重增加營養,把體重提上去,還有,務必得把血糖控制好,只有做到這些,才能順順利利地完成化療。”
“后來,我偶然看到一篇醫療報道,傅主任不止一次地著重提出‘病人的營養平衡應該放在第一位’。”
陶先生意識到,傅德良給予他的悉心叮囑,并非特例。這位醫生對待每一位患者,都能毫無保留地給予同樣專業、貼心的建議,展現出一名醫者的責任與關懷。
人文關懷:細節之處見仁心
治療過程中,傅德良的醫德風范更令陶先生動容。據陶先生描述,曾有病友試圖贈送紅包表達謝意,被傅德良婉拒:“您是外省人,經濟本就不寬裕,這錢留著補充營養。”類似的故事在患者間廣為流傳。
2024年底,考慮到陶先生年邁體弱、化療反應劇烈,傅德良主動協調其轉至華山醫院靜安分院,即靜安區中心醫院繼續治療。
2024年春節前,陶先生在靜安區中心醫院化療時,與同病房的一名患者朱老伯交流起來,說起傅德良,那名患者便激動了起來,說自己是來自外省的一名農民,診斷出良性的胰腺腫瘤。
傅德良在看診時得知了此事,關切地對他說:
“華山醫院是三級醫院,住院醫療等費用相對較高,我給你安排,今晚就去靜安分院(靜安區中心醫院)住院,下周二在那里我給您做手術,爭取讓您能趕回家過年。”
秉持著對病患的深切關懷,傅德良時刻從病人的角度出發,主動為他們排憂解難,“醫者仁心”在這些點滴善舉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醫患共決策”:尊重與信任的橋梁
化療后期,陶先生有些過敏,人特別難受,于是又掛了傅德良的專家門診。門診時,傅德良仔細地查看陶先生的化療出院小結和驗血報告,耐心傾聽陶先生訴說化療后的種種反應,并向陶先生解釋,化療各輔助藥物的過敏反應會因人而異,建議陶先生同步要和分院醫生溝通,根據情況調整用藥。
這對于進行了數月化療的陶先生而言,無疑是一劑定心針。“在傅教授這里,我真切體會到了一位醫界名家對患者的尊重與理解,也讓我對后續的治療多了幾分底氣與信心 。”
今年4月初,陶先生化療結束,再一次前往傅主任的專家門診。傅德良綜合出院小結、腹部CT影像等多方面資料,制定了后續的治療方案,讓陶先生服用抗腫瘤藥,并開了保肝利膽等藥物,他叮囑道:
“要是服用這種抗腫瘤藥一周內身體不適,下周你再來就診,咱們可以考慮換另一種藥。保肝利膽的藥一定要堅持吃,當然也可吃中藥以調理,這對身體恢復很重要。”
從去年9月的那場手術,到今年3月底,陶先生順利完成了六個化療周期,說起傅德良,陶先生忍不住翹起大拇指:“這讓我深為感動,能遇到傅主任這樣為病人著想的好醫生,無疑是我莫大的幸運。”在陶先生看來,傅德良的診療模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醫患關系的桎梏,并強調“治療需兼顧個體差異”,這種“以患者為中心”的共情,讓陶先生深感“被尊重、被理解”。
“真心為病人著想”的踐行者
傅德良,復旦大學外科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胰腺外科主任。作為一名胰腺外科專家,傅德良獲得過的稱號真不少, 上海市醫學領軍人物、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胰腺疾病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胰腺癌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除了過硬的技術本領,傅德良帶領華山醫院胰腺外科躋身國內頂尖梯隊的秘訣,還在于他始終將“醫者仁心”置于首位。
“不管多難,要給患者一束光。”
這是傅德良常掛在嘴邊的話。面對胰腺癌這一“癌中之王”,他不僅以精湛技術挽救生命,更用點滴善舉療愈患者心靈。陶先生在感謝信中寫道:“大醫精誠,止于至善,傅教授對我的悉心醫治,早已化作我生命中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記,永不忘懷。”
醫學的溫度,既源于技術的精進,更離不開對患者疾苦的深切體察。在醫療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從優化分級診療到推動醫聯體資源下沉,華山醫院胰腺外科的實踐,也為破解“看病難、看病貴”提供了新的思路。
編輯:路景斕
資料:受訪者感謝信、華山醫院官網
封面:圖蟲創意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