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已經兩月有余,關于他這次當選后的首訪國家,早已議論紛紛。
最近,特朗普的首訪地終于確定。
地點倒是不令人意外,但是特朗普首訪的條件,卻是讓人瞪大了眼睛......
出錢換首訪?
一萬億美元,換一次“總統首訪”?
乍一聽有些不可思議,但放在特朗普身上,似乎也不算太出格。
就在3月30日,美國Axios新聞網援引多位政府官員和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首個海外訪問目的地仍會選在沙特阿拉伯,時間可能定在今年5月中旬。
這個決定看似延續了2017年的慣例,實則背后有更現實的考量——錢。
早在上一次執政時,特朗普就打破了美國總統慣常選擇歐洲或鄰國作為“首訪地”的傳統,直接飛往中東沙漠中的沙特首都利雅得,向外界傳遞出鮮明信號。
而這一次,他再次復制了這一安排——但前提是,沙特要給出足夠的“誠意”。
什么樣的“誠意”?特朗普的要求毫不遮掩。
他在一次公開場合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和沙特有個協議,我說,如果你們在四年里能給美國企業投資一萬億美元,我就會去。”
事實上,沙特方面早已展現出興趣。
據當地媒體披露,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曾在通話中表示,計劃在未來四年內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這一數字本已相當可觀。
但對特朗普來說,這還不夠,他想要的是一個“整數字”——一萬億,甚至不避諱地暗示:你給錢,我就登門。
從目前的跡象來看,沙特可能已經作出了積極回應,否則特朗普團隊不會如此高調地釋放訪沙計劃。
除了資金承諾,沙特的戰略地位也為這一決定提供了現實基礎。
無論是美國的能源進口、軍火輸出,還是中東地區的盟友布局,沙特一直都是美國在中東政策中的關鍵角色。
尤其是對于特朗普這樣主打“交易型外交”的領導人來說,首訪沙特,不僅能拿出“成果”,還能在競選舞臺上展示其“為美國爭利益”的形象。
簡單來說,這既是一次有價碼的訪問,也是一次帶有政治目的的秀場。
而特朗普顯然明白,沙特既有足夠的資金,也有足夠的動機......
中國的堅持
盡管特朗普計劃將沙特定為“總統回歸”后的首次出訪地,但這次訪問并不像他口中說得那樣簡單。
據消息人士透露,沙特并非毫無條件地歡迎特朗普,而是提出了一個明確要求——希望在俄烏沖突實現停火之后,再正式安排這次訪問。
這一要求其實透露出一個關鍵信號:沙特雖然還需要美國的軍事力量來制衡伊朗,但對于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它同樣心存顧慮。
這恰恰暴露了許多海灣國家面對美國時的矛盾心態。一方面,他們不愿徹底割舍對美關系,尤其是在安全問題上仍有依賴;
但另一方面,過去這些年美國頻繁插手中東事務,帶來的不是和平,而是更多的混亂,讓許多國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比如在巴以問題上,美國的角色可以說相當明顯。
長期以來,美國一邊聲稱支持和平進程,一邊又不斷加大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在聯合國多次否決涉及約束以色列的議案。
這樣的雙重標準,早已引起中東多國的不滿,也使得美國的國際地位一再下降。
而在這片動蕩的土地上,中國的聲音,顯得尤為不同。
中國沒有把中東當成勢力范圍,也從不試圖通過軍事手段來左右局勢。相反,中國更注重勸和促談,強調尊重地區國家的主權與選擇。
以加沙問題為例,中國一直主張“巴人治巴”,明確反對外部勢力強加解決方案,并支持由地區國家主導的重建計劃。
尤其是在局勢緊張的背景下,中國多次發聲,呼吁立即停火,緩解人道危機,強調“兩國方案”才是實現長期和平的根本出路。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王毅外長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加沙不是棋盤上的棋子,大國如果真心關心和平,就應該推動全面停火。”
這一番話說得坦率,也說得深刻。
它不僅回應了當前局勢的復雜性,也對那種視戰爭為工具、把和平當籌碼的做法進行了有力反駁。
中國的原則很清楚——和平優先,公正至上。
也正是這種一貫的立場,讓越來越多的中東國家開始把中國看作一個真正愿意傾聽、愿意幫忙的合作伙伴。
參考資料:
出錢換首訪?“特朗普擬5月中旬出訪沙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