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希澤是美國第一任貿易代表,他主導了阿川第一任期的貿易戰。
而如今的貿易代表杰米森·格里爾則是萊特希澤的得意門生和長期副手。
當阿川再次卷土重來,萊特希澤的關稅理論再發揮作用,這也成為阿川競選總統的主要承諾。
美國優先,全世界誰都不能占美國的便宜。要將中國搶走的工作崗位還給美國。
于是當阿川第2任期開始的時候。在國會完全多數席位被共和黨控制的時候。他再次以國家安全為由發布了不需要國會批準的對等關稅政策。
很多人分析萊特希澤的關稅理論對于美國的合理性。從克林頓政府開始美國主導自由貿易政策,讓中國加入WTO。
于是美國便開始將低端的制造業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
而當時萊特希澤正在白宮就職。他目睹了里根總統是如何在1980年抵制日本制造業的崛起,日本半導體的崛起。同樣目睹了克林頓政府是如何讓美國制造業徹底走向消失。
同時他也目睹了美國貧富差距的持續加大。
于是,他認為,美國之所以少數人巨富,貧富差距巨大,根源便是因為自由貿易,讓發展中國家承擔了制造業的生意,讓美國大量的人失業。
所以他的學生現在繼續在阿川的政府里就職。于是繼續延續他這套理論。也成為阿川競選的主要口號。
那么,美國為什么要在2000年左右逐步剝離制造業?為什么英特爾半導體制造會向彎彎轉移?
為什么日本車在美國銷量第一?為什么中國或在美國大行其道?
這是因為別的地方搶了美國生意么?完全不是。IBM曾經是電腦第一巨頭,結果虧損慘重,不得不把PC業務賣給聯想。
GE家電虧損嚴重,不得不把家電業務賣給海爾。
一切都是因為美國不再有制造業土壤,沒有工人,沒有成本優勢,沒有人愿意吃苦。
而美國又在1972年放棄布雷頓森林協議,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一直靠美元收割全球。
美國企業全面轉向互聯網,高科技產業,金融業,制造業是落后產能,自然而然被扔到有成本優勢的地方。
這是資本的自然選擇,并不是誰強迫的。這也導致了,美國的嚴重貿易逆差,因為大量商品需要進口,而美國輸出的是美債。
我們不否認美國的制造業空心化。金融巨頭控制了美國。貧富差距的加大。底層人的生活困難。嚴重的失業率和社會問題。
但是這些問題是否能依靠對等關稅來解決?顯然做不到。
產業鏈的轉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再轉回美國,那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美國現在仍然不具備制造業生存的土壤。家電產業的利潤率只有5%,如果在美國生產必須虧損。
蘋果手機如果在美國生產就將失去競爭的優勢。沒有價格的優勢市場又不復存。
同樣戴爾電腦。惠普電腦。特斯拉汽車。通用汽車。在美國生產一樣沒有競爭優勢。都會破產。
所以資本只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在成本低的地方生產。現在阿川要提高關稅,讓其他國家生產的商品成本也大幅提高。
意思是在美國生產很貴,現在對比一下也不貴了,這樣就可以來美國產了么?
先不論到底會不會去美國生產。出口美國商品的價格一定會提高,通脹一定會加速。
1930年,胡佛把關稅提高到60%,保護本國企業,提振就業,結果導致了美國嚴重大蕭條,美股跌了90%。
這也導致了全球貿易減少,全球經濟崩潰,最后釀成了二戰。
通過關稅讓一個國家偉大的做法,從沒成功過。但是現在阿川一根筋非要重復胡佛錯誤政策。作為普通人,沒有任何辦法,只能應對。
如果真的全球貿易萎縮,繁榮將不復存在,失業,貧窮,饑餓將卷土重來,甚至是大規模戰爭。
至于股市,那就更不用說了,沒有了貿易和經濟增長,企業的業績一定下滑,收入減少,失業增加。
現在我們只能祈禱,有個正常人站出來拯救世界。
我看很多人對股票頂部和底部比較迷茫,我特意準備了【磐石論股】課程,幫助大家解惑。
可以給我發消息回復“助理”,即可收到前三節課。
點擊名片 關注我
??謝謝你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