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市是海南省下轄的縣級市,以下是其概況:
- 地理環境
位于海南島中南部腹地,地處五指山南麓,是海南省中部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全市土地總面積 1144.28 平方千米。境內分布著多個構造帶,地貌類型多樣,包括山地、丘陵、臺地和河流谷地等,地勢四周高、中心低,東北部較高而西南部較低。屬于熱帶山區氣候,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 22.4℃,年平均降雨量 1690 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 84% 。
- 人口數據
截至 2023 年末,五指山市戶籍人口 104,529 人 。
- 歷史沿革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 110 年),五指山屬于珠崖郡,正式納入中華版圖。1953 年 7 月,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遷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通什鄉。1986 年通什市(縣級)成立。1988 年,通什市隸屬于海南省管轄。2001 年,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 。
- 行政區劃
設通什、毛陽、南圣、番陽 4 個鎮,毛道、水滿、暢好 3 個鄉以及市管暢好居 。
- 經濟發展
:2023 年,五指山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 412,375 萬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88,092 萬元,同比增長 3.9%;第二產業增加值 61,340 萬元,同比下降 7.0%;第三產業增加值 262,943 萬元,同比增長 10.0%。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 21.3:14.9:63.8 。
- 文化特色
是黎苗傳統文化歌舞及工藝品創作和表演的主要基地,民族風情原始、古樸、濃郁。擁有 23 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中包括 4 項國家級項目、10 項省級項目 。
- 旅游資源
有五指山紅峽谷文化旅游區、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景區、五指山水滿河熱帶雨林風景區、海南省民族博物館等 4 個全省 A 級景區,以及牙胡梯田、五指山等風景名勝 。
-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高嶺土、大理石、花崗巖、石墨礦、礦泉水等具有很高的開采價值。全市森林覆蓋率 75%,森林中木本植物 1400 多種,高級珍貴木材 150 多種,藥用植物 1000 多種,還有五指山野生水滿茶、五指山蘭花等。野生動物 524 種,占全國動物總數的 22%,是天然的動植物園
五指山概況
來源: 五指山市人民政府網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島中南部腹地,是海南省中部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島中南部,周圍群山環抱,森林茂密,是有名的“翡翠山城”。
五指山市為海南島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市區海拔328.5米,是海南島海拔最高的山城。全市面積1144平方公里,人口11.2萬。昌化江上游支流南圣河從東向西蜿蜒,流貫全城區。此地氣候溫和,屬熱帶山區氣候,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22.4度,1月份平均氣溫17度,7月份平均氣溫26度,極端最高氣溫35.9度。年平均降雨量為1690毫米,極端最大年降雨量為2810.4毫米,極端最少年降雨量為1055.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4%。山青水秀,四季如春,有“天然別墅”和“翡翠城”之稱。?
五指山市境內礦產資源豐富。高嶺土,大理石,花崗巖,石墨礦,礦泉水等具有很高的開采價值。全市森林覆蓋率86.44%,森林中木本植物1400多種,高級珍貴木材150多種,藥用植物1000多種,還有名貴的五指山野生水滿茶,五指山蘭花100多種,開發前景極為廣闊。特別是五指山動物種類繁多,野生動物524種,占全國動物總數的22%,許多生物物種屬五指山區所獨有,是天然的動植物園,有獨特的旅游,探險,科考,度假,療養等價值。?
山城景色和民族風情是五指山市最主要的旅游內容,有“一山、一林、一情、一城、一路”之說。一山就是五指山,一林就是中部的熱帶雨林,一情就是中部的黎苗少數民族風情,一城就是五指山的城市旅游,一路就是通貫海南島中部的公路。山、林、情、城、路緊密相連,融為一體,是典型的“綠色生態”旅游城市。?
五指山市,猶如鑲嵌在五指山區綠濤上的一塊翡翠,街道兩旁菠蘿蜜、椰子樹和鳳凰樹紅綠相映,美麗的南圣河像條銀白色的飄帶繞著山城而過。此地冬暖夏涼,清晨涼風習習,霧鎖山城;午間云開霧散,陽光普照;午后烏云聚合,大雨傾盆,往往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奇異景觀,飄帶似的彩虹點綴天空。五指山還是黎苗傳統文化歌舞及工藝品創作和表演的主要基地,民族風情原始、古樸、濃郁,別具特色的賓館、黎村苗寨而吸引了大量游人,是海南省每年“三月三”黎苗民族傳統節日慶典的主要場所。
2017年3月,入圍“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市)。2020年2月29日,退出貧困縣序列。2023年,五指山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12375萬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092萬元,同比增長3.9%,拉動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61340萬元,同比下降7.0%,拉低經濟下降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62943萬元,同比增長10.0%,拉動經濟增長6.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1.3:14.9:63.8。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6754元。
歷史沿革
來源: 中共五指山市委 市人民政府 市史志辦
民國24年(1935年)3月8日前,五指山市境內的紅毛下峒(今毛陽鎮)、番陽峒(今番陽鎮)屬崖縣管轄;水滿峒(今水滿鄉)、同甲峒(今南圣鎮)屬定安縣管轄;指(志)瑪弓(今南圣鎮)屬陵水縣管轄。
民國24年(1935年)3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設保亭、白沙、樂安(因與江西樂安縣同名,當年9月改為樂東縣)3縣,隸屬瓊崖綏靖委員會公署。境內崖縣管轄的紅毛下峒、水滿峒劃歸白沙縣,設毛貴鄉、毛棧鄉、通什鄉、水滿鄉;番陽峒劃歸樂安(后改為樂東)縣,設番陽鄉;陵水縣管轄的同甲峒、指(志)瑪弓劃歸保亭縣,設南圣鄉。
民國37年(1948年),通什鄉劃歸保亭縣管轄。1953年7月,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從樂東縣抱由鎮遷駐通什鄉。1955年10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通什鄉為自治州首府駐地。1956年12月24日,境內通什鎮、南圣鄉、暢好鄉、毛道鄉,隸屬保亭縣。毛棧鄉、毛貴鄉、水滿鄉,隸屬白沙縣。番陽鄉隸屬樂東縣。
1958年9月,南圣鄉與通什鎮、福安干部農場、福安示范場、國營通什茶場合并,成立通什鎮紅旗人民公社;毛道鄉、暢好鄉11個社、國營暢好農場合并成立紅星人民公社,隸屬保亭縣。同年10月,毛棧鄉、紅毛鄉、水滿鄉3個鄉合并,成立五指山人民公社,隸屬白沙縣。同年12月22日,五指山人民公社劃歸瓊中縣管轄。同年12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遷往海口同海南行政公署合署辦公,保亭縣和崖縣合并,通什鎮紅旗人民公社隸屬崖縣管轄。
1959年3月28日,紅星公社并入通什鎮紅旗人民公社。同年10月27日,恢復保亭縣的行政建置,崖縣通什鎮紅旗人民公社劃歸保亭縣。保亭縣人民政府駐通什鎮。11月14日正式辦公。
1961年5月,五指山人民公社分成毛陽、什運、五指山、紅毛4個人民公社,隸屬瓊中縣。毛陽公社番塞(紅山)大隊劃歸通什鎮紅旗人民公社管轄;南圣人民公社、毛道人民公社成立,隸屬保亭。同年11月,恢復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原辦事機構。同年12月,暢好人民公社成立,隸屬保亭縣。
1962年2月,番陽人民公社成立,隸屬樂東縣。同年3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遷回通什鎮辦公。
1963年11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決定,保亭縣通什鎮紅旗人民公社劃歸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接領導,保亭縣人民政府遷駐保城鎮。
1964年7月24日,經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同意,通什鎮紅旗人民公社設立通什鎮。1966年9月,通什鎮紅旗人民公社把番賽管理區劃歸保亭縣成立紅山人民公社。同年10月28日,廣東省人民委員會辦公廳同意將通什鎮改為紅旗鎮。
1980年5月8日,恢復通什鎮人民政府建置。同年10月9日撤銷紅旗人民公社,保留紅旗鎮建置。
1982年2月15日,紅旗鎮改為通什鎮。
1983年5月,境內人民公社改為區公所。
1986年6月12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通什市(縣級),行政區域包括原保亭縣的暢好、紅山、毛道、南圣區,瓊中縣的五指山、毛陽區,樂東縣的番陽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轄的通什鎮等8個區、鎮,隸屬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7年1月2日,通什市撤銷紅山等7個區公所、通什鎮和什會等38個小鄉建置,全市設立南圣、毛陽、番陽3個鎮和暢好、紅山、毛道、五指山4個鄉及沖山街道辦事處。
1987年12月30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撤銷,通什市隸屬海南行政區和建省籌備組。
1988年4月,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通什市隸屬海南省管轄,享受民族自治地方優惠政策。
因通什市的“什”字讀音是“zá”,而《現代漢語詞典》中“什”字的正式注音“shí、shén、shèn”,沒有“zá”的讀音,給通什市與外界交流尤其是郵政通信、商務往來帶來諸多不便;而五指山是海南島的象征,主要山峰在通什市境內,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能更準確地反映出該市的地理特征,有利于擴大知名度,加快開發建設步伐,促進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據此,2001年2月13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向國務院請示將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7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
2002年7月1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意五指山市將原來的9個鄉鎮調整撤并為7個鄉鎮。其中,保國鄉與暢好鄉合并,設立暢好鄉;紅山鄉與沖山鎮合并,設立沖山鎮;水滿鄉、毛道鄉、毛陽鎮、南圣鎮、番陽鎮原行政區劃不變。
2012年4月26日,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沖山鎮更名為通什鎮,原行政區劃不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