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清明時節,草木青青,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扒迕鳌?,既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延續了數千年的傳統節日,清明也與農事活動息息相關,民間也有早清明、晚清明,前清明、后清明的說法。據氣象專家介紹,今年的清明就屬于“后清明”的情況。
清明節氣是冬歇過后農事活動全面展開的重要節點。唐代詩人章孝標在《長安秋夜》中寫道:“牛犢乘春放,兒童候暖耕。”描繪的就是清明至谷雨時節日益忙碌起來的田間耕種場景。此時不僅有利于糧食作物的播種,也是瓜豆、棉花、林木種植的好時節。清明前后,人們應時而動,忙著在田地里耕種、施肥、除草、灌溉。
前清明后清明 與春耕春播有密切關系
許多民間流傳的農諺也與清明耕種有關,比如“二月清明暖烘烘,三月清明凍死?!薄岸虑迕鞑辉谇?,三月清明不在后”。因此民間又有前清明和后清明之分。
國家氣象中心正高級工程師王純枝介紹,前清明、后清明,其實是春耕播種的農諺,與農事春耕春播是有密切關系的。今年是“后清明”的情況,這個(與)清明節氣出現在農歷的二月、三月有密切關系。通常出現在農歷二月,南北冷暖空氣交匯頻繁的時候,氣溫不穩定,容易發生“倒春寒”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如果清明節出現在農歷三月,就要抓緊不能再推遲了。因此清明前后正是春耕春播的一個關鍵期。
早清明暖洋洋晚清明冷颼颼 今年是晚清明
除了“前后”,清明也有“早晚”的說法,是根據清明交節的時間來定的。清明交節的時間如果是上午,那么清明節過后天氣會特別暖和;如果是下午或晚上,清明節過后可能還會冷上一段時間。正所謂“早清明,暖洋洋;晚清明,冷颼颼。”今年4月4日20時49分正式進入清明節,屬“晚上清明”。因此清明過后可能還會冷上一段時間,需防范“倒春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