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陶瓷史上,“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一直是頂級宋瓷的代名詞,隨便一件都能拍出天價。
然而,2013年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中,卻有一件來自民間窯口的瓷器,和五大名窯的頂級珍品平起平坐,它就是:宋代登封窯珍珠地劃花虎豹紋瓶。
故宮藏 宋登封窯珍珠地劃花虎豹紋瓶
這件瓷器憑什么能和皇家御用的汝窯、官窯比肩?它背后又藏著怎樣離奇的發現故事?
故宮博物院的這件珍珠地劃花虎豹紋瓶,原本叫“雙虎紋經瓶”,后來專家發現瓶身上的兩只猛獸一只像虎、一只像豹,于是改名。
它的珍貴之處,不僅在于存世僅此一件,更在于它代表了一個差點被遺忘的頂級民窯:登封窯。
鄭州市登封窯陶瓷博物館
登封窯位于河南登封市,始于唐代,興盛于北宋,卻在元代后神秘消失。它的絕技是“珍珠地劃花”:在潔白的瓷胎上,工匠先刻出花紋,再在空白處戳滿細密的珍珠般的小圓點,最后填上褐彩燒制,成品如金銀器般華貴。
這種工藝原本被認為是河北磁州窯的獨創,直到1962年,陶瓷專家馮先銘在登封曲河村發現古窯遺址,才確認珍珠地劃花是登封窯的招牌!
可惜當時只找到大量碎瓷片,完整的器物寥寥無幾,登封窯的地位一直未被重視,專家學者們也一直多年苦尋著更多遺址。
直到2007年,一個農婦的瘋狂盜掘,讓登封窯的國寶級瓷器成堆出現,甚至被拿來喂豬!
當年媒體截圖
2007年,河南登封市徐莊鄉的農婦王秋分(化名)聽說“挖古董能暴富”,便和丈夫趙大年(化名)拜了個文物販子為師,學起了盜墓手藝。
他們回到老家,在朱垌村租下兩處老宅,用一條煙就打聽到了一個古窯遺址。隨后雇人開著挖掘機狂挖三天,竟挖出284件完整瓷器,裝滿了一卡車!
更離譜的是,王秋分把這些唐宋金代的珍貴文物全當日常用品:吃飯的碗、洗腳的盆、喂豬的槽,全是登封窯的珍品!
滿院子“國寶”
2008年,警方接到舉報突襲她家時,同來的專家們當場集體傻眼:“這哪是民宅?簡直是博物館!” 院子里堆滿了白釉珍珠地劃花瓷器,有些甚至比博物館藏的還精美。
最諷刺的是,王秋分根本不知道自己用“國寶”喂豬洗腳,還抱怨:“這些破碗爛盆又不值錢,我家多的是!”然而事后發現這是狡辯,因為她的丈夫交代:“準備賣給外國人,輕輕松松當個億萬富翁。”
還好被及時發現,這批文物出土后,登封窯的價值終于被正名。過去,珍珠地劃花瓷器常被誤認為是磁州窯的產物,但王秋分盜掘的這批瓷器,明確來自登封窯遺址,證明這種工藝是河南匠人的獨創,直接撐起了一座博物館!
撐起一座博物館
更關鍵的是,故宮的虎豹紋瓶原本被認為可能是磁州窯產品,但窯址發現后,專家確認它是登封窯的巔峰之作。它的紋飾精細程度,甚至超過許多官窯瓷器,堪稱“民窯中的官窯”。
2013年,國家文物局將它列入禁止出境展覽名單,和汝窯天青釉、官窯弦紋瓶等皇家珍品并列,成為中國陶瓷史上唯一獲此殊榮的民窯瓷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國寶,或許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哪怕是一個喂豬的槽,也可能是改寫歷史的無價之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