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進一步弘揚衛生健康崇高職業精神,山東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大眾新媒體大平臺·健康山東云平臺持續推出“魯醫風采”系列,介紹山東優秀醫務工作者的先進典型事跡,廣泛凝聚建設健康山東的力量,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4月1日,山東省婦幼保健院綜合樓A座17層,一聲急促的手機鈴聲響起。
“楊主任,您能來實驗室看看這個胚胎嗎?”“馬上來!”
掛掉電話,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楊慧軍立刻起身前往,換上實驗服,在顯微鏡前埋頭研究了起來。從臨床診治到醫學研究,從婚前保健、孕前保健服務高風險篩查到“試管嬰兒”技術,楊慧軍是中心里出了名的“全能手”,也是大家眼中的“技術大牛”。
組建生殖醫學中心
推動科研與臨床并行
“從一開始,我就想學生殖醫學,創造生命、迎接新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在從事不孕不育及輔助生殖技術近25年的楊慧軍眼中,這是一件令人幸福感十足的工作。
2013年,剛剛來到山東省婦幼保健院的她,第一時間組建了生殖醫學中心。從零到一并不是件易事,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憑借多年來的專業和臨床積累,楊慧軍錨定不孕不育和輔助生殖技術,為中心取得了“試管嬰兒"資質,同時始終聚焦大生殖健康理念,推動保健與臨床并駕齊行,不斷錘煉婦幼保健特色的生殖健康服務體系。
多年后,生殖醫學中心在常規開展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優生優育指導、女性生殖內分泌相關疾病及不孕不育癥、男性不育癥、生殖微創手術、輔助生殖技術等診療服務方面,皆取得了不菲成績。中心成為目前山東省衛生健康委直屬唯一一家生殖醫學中心,也是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學科,協助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承擔全省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管理和質控工作以及全省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工作。“這里每年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篩查量能達到5000人,許多家庭在此重獲新生,我的理想也在此落地生根。”楊慧軍說。
“阿姨,謝謝你讓我們找到了媽媽!”一日,兩位四五歲左右的小女孩推開了楊慧軍診室的大門,清脆的聲音引得她于忙碌中抬頭,看到手捧鮮花的小女孩后面緊緊跟著的媽媽。楊慧軍瞬間愣住了,她回憶起,眼前人曾經是一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結婚后月經變得不規律,備孕未果,慕名到楊慧軍門診進行促排卵治療。一段時間后,楊慧軍細心發現了她有了2個優勢卵泡,一番治療下,為她和家庭送來了兩個可愛的寶寶。
“每一個家庭的生育訴求背后,都承載著對生命的敬畏與期盼,而我們的使命,正是以嚴謹的醫學技術和溫暖的人文關懷,為這些期盼架起希望的橋梁。”楊慧軍說。
全育齡生殖健康服務
將優生優育關口前移
在生育率逐漸下降的時代,公眾關注焦點早已由滿足生育轉向了優生優育,楊慧軍深知關口前移對于優生優育的重要性。2019年,《山東省婦幼保健院關于組建婚前、孕前保健工作管理及專科建設發展領導小組的通知》發布,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專業正式落到生殖醫學中心,中心加入了國家首批婚前保健、孕前保健特色專科隊伍,提供貫穿全生育周期的保健、醫療和救治服務也成為了楊慧軍的工作重心。
提前干預是優生優育的必要前提。“數據顯示,在濟南市歷下區2024年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優生健康篩查中,約50%的男性查出精液質量不同程度地低于正常水平,其中約有15%是重度少、弱精子及無精子。如何精準篩查出健康人群,即非不孕癥人群中的高風險者,為其做好保健工作至關重要。”楊慧軍認為,保健職能是婦幼保健院與綜合性醫院的區別所在,依托自有平臺,將保健工作和臨床工作相結合,才能真正使優生優育進程步入快車道。
在楊慧軍的推動下,山東省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已率先將一級預防服務關口前置,依托健康教育、篩查干預、綜合診療的三級防治網絡,建立了完善的“不孕不育三級防治體系”,結合定期隨訪,打造一站式全育齡生殖健康服務,將“以患者為中心”的個性化生殖服務落到實處。臨沂市、棗莊市、煙臺市等地的多家醫院也紛紛響應,將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專業落到生殖醫學中心。
記者注意到,在楊慧軍的桌子上,擺放著一本她和團隊編寫的21萬字的《婚前孕前保健技術服務手冊》。楊慧軍介紹:“作為全省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管理和質控中心,在山東省衛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編寫了面向全省十六地市從事婚前孕前保健專業人士的參考工具用書,雖然非常耗費時間和心力,但首次印發后反響很好,我們也很滿意。”從依托婦幼保健院平臺進行個體干預,到協助全省群體保健工作順利開展,楊慧軍一步一腳印,直至將這條路走深、走實。
“技術大牛”
讓生命守護充滿溫度
走進生殖醫學中心,記者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診室內的布局擺設,而是墻上齊整擺放的幾幅畫作。清新的色彩、可愛的形象……每幅畫都讓人看了“心口一暖”。
“這是一位特別的患者送的,她曾學過藝術,接受治療至今,常在不定期創作后將自己的畫寄給我們。”楊慧軍介紹,李女士曾被確診為精神類疾病,長時間的焦慮讓她的備孕階段充斥著緊張和無助,懷孕困難的她,甚至會在復診前夜整宿睡不著。楊慧軍給了她建議:“睡不著的話就畫畫吧,把自己的情緒都畫出來。”于是,在“試管嬰兒”治療過程中,李女士一邊接受治療,一邊發揮想象畫出所思所想。漸漸地,她的“心魔”被打敗,也成功生育了2名健康的寶寶。
楊慧軍特別提到,現如今生育問題不僅受生殖相關器質性病變影響,還和心理功能等諸多因素相關。“不孕不育早已不是‘少數派問題’,根據最新數據,我國不孕癥的發病率已達15%-18%,其中約有10%的夫婦需要通過‘試管嬰兒’技術才能成功受孕。”她認為,只有掌握最新技術,才能為助孕夫婦提供最安全、最自然、最經濟、最適合的個體化生育診療方案。
多年來,楊慧軍深耕生殖醫學領域,曾先后到丹麥、美國、日本研修交流學習不孕不育與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同時,長年累月的臨床經歷也讓她對于孕前保健及優生優育、多囊卵巢綜合癥、子宮內膜異位癥、輸卵管性不孕、復發性流產及高泌乳素血癥等女性常見不孕不育疾病的個體化診療積累了大量經驗。在對各類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如“試管嬰兒”的學習上,她更是不遺余力。
迄今為止,楊慧軍已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50余篇,主持及參與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獲得國家婦幼健康科技獎及山東省醫學會新技術獎等獎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參編國家級“十三五”原創精品圖書出版工程教材1部。
“生殖醫生的職業價值,不僅在于醫學成就,更在于締造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情感聯結。生殖醫學不僅是冰冷的實驗室操作,更是充滿溫度的生命守護。”她說。
(大眾新聞記者 黃鑫 李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