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子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畢竟古人講究“男主外女主內”,女子只能做些操持家務,帶帶孩子的事情。
但是也有極少數的例外,一些女強人憑借過人的心智和強硬的手段得以在史書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其中有三人尤為突出,她們一人強國,一人建國,剩下一人則亡國。
她們是誰?她們到底做了什么?
強國者——呂后
呂后原本是個溫婉嫻淑的女子。當初其父親呂公要將她嫁給一窮二白的劉邦,其母親竭力反對,但是呂后卻表示“一切都聽父親的安排”。
就這樣,她嫁給了大自己十幾歲的劉邦。也正是這場婚姻改變了呂后的性格。
呂后跟著劉邦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
眾所周知,劉邦這人整天游手好閑,根本不管家中妻兒是否吃飽穿暖。加上他又喜歡闖禍,呂后跟著他沒少吃苦。
有一次,劉邦私下放走了太多刑徒,最后干脆跟著這些人躲進了深山老林。他是跑掉了,結果卻苦了呂后。
呂后被官府抓了起來,關進了大牢。后來還是蕭何、曹參想辦法疏通關系,呂后才被放了出來。
再后來,劉邦起兵反秦。呂后留在沛縣整天擔驚受怕的。
好不容易等到劉邦當上了漢王,呂后以為能苦盡甘來了。劉邦又主動挑釁當時的霸王項羽。
彭城之戰,劉邦大敗,而呂后等劉邦的家人都成了項羽的階下囚。
項羽本想用呂后等人要挾劉邦。誰知劉邦卻不吃這套,反而耍起無賴來。氣得項羽差點將呂后等人處死,要不是項伯等人極力勸說,呂后早在此時就交代了。
經過此事,讓呂后意識到“靠人不如靠己”,這才有了后來那個“心狠手辣”的呂后。
于是她趁著劉邦忙于應付項羽的機會,積極在朝堂上發展自己的勢力。等到劉邦建立漢朝,登上皇帝的寶座時,呂后已經尾大不掉了。
劉邦寵信戚夫人,同時覺得欺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更像自己。于是動了廢立太子的心思。
當時的太子正是呂后的兒子劉盈。呂后施展雷霆手段,硬是讓劉邦打消了想法。
此外,異姓諸侯王中的韓信和彭越的死也和呂后有關。
劉邦原本已經放過彭越了,結果彭越在離開的半道上遇到呂后。他覺得呂后是個婦道人家,一定心善,就求呂后幫自己說情,想要要回自己的爵位。
誰知呂后一面答應得好好的,一面卻極力勸說劉邦處死彭越,以絕后患。彭越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處死了。
至于韓信,干脆就是死在呂后手中。
等到劉邦去世,呂后再無忌憚,開始變得變本加厲起來。戚夫人、劉如意,以及劉邦的兒子劉恢、劉友都遭其毒手。
此外,她還大力打壓朝臣和宗室,并且扶植自己的族人掌握權力。至此,呂后徹底成為了漢朝說一不二的主人。以至于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專門有一章叫《呂太后本紀》。
要知道,能有本紀的都是皇帝。司馬遷此舉說明呂后的地位已經與皇帝無異。
雖然呂后對朝臣和宗室下手狠絕,但是她對百姓還是不錯的。她修正漢律,減輕刑罰。同時輕徭役免稅賦,大力發展農業,同時鼓勵商業的發展。
使得漢朝逐漸擺脫了秦末以來,人丁凋零,物資匱乏的情況。同時也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
而如果沒有“文景之治”,那么也就沒有漢武帝后來橫掃大漠,驅逐匈奴的壯舉。
可以說,呂后為漢朝所做的一切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沒有他,也就沒有后來強盛的漢朝。
建國者——武則天
雖然呂后的手段和成就已經很高了,但是和武則天比起來還是差了不少。
別的不說,武則天光在“狠絕”這方面就已經超越了呂后。
從一件事情就能看出武則天的性格。
那是她剛入宮不久的事情,當時他還不到20歲,是李世民后宮中不起眼的一個才人。
李世民有一匹烈馬,是突厥進獻的,名叫獅子驄。獅子驄這馬,無人可以馴服。此事讓李世民很沒面子,他甚至聽說突厥人背地里笑話唐朝沒有能人,連匹馬都無法降服。
李世民為了此事悶悶不樂,后來甚至下旨:誰能降服這獅子驄,重重有賞。
結果武則天自告奮勇,說她有辦法。
武則天所謂的辦法可謂是簡單粗暴:先用鐵鞭抽打獅子驄;如果不聽話,再用鐵棍敲其腦袋;如果還不聽話,就用短刃割其喉嚨。
李世民聽完,頓時無語。這哪里是馴馬,這分明是殺馬。從此以后,李世民打定主意,要和武則天保持距離,因為他覺得武則天這人太危險了。
此后,武則天就一直受到冷落,直到李世民去世,她和其他嬪妃被一股腦地送進了感業寺。
幸好她未雨綢繆,在李世民重病期間就和太子李治好上了。等李治登上皇位后,就想辦法將武則天帶入后宮。就這樣,武則天從李世民的才人搖身一變,成了李治的寵妃。
而這一時期的武則天做了一件更加“狠絕”的事情。
隨著在后宮中的地位逐漸穩固,武則天開始窺視起皇后的寶座。為了得償所愿,她上演了一出“苦肉計”。
就在武則天誕下安定思公主后不久,按照宮中慣例,王皇后前來探望。不久之后便離開,武則天趁著四下無人,用被子捂住小公主。等唐高宗李治前來探望的時候,小公主已經沒了呼吸。
于是李治將小公主的死怪到王皇后頭上,動了廢立皇后的念頭。
都說“虎毒不食子”,武則天此舉,即便是呂后也“自愧不如”。
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李治在武則天的幫助下,與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一干老臣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斗。
不得不說,武則天確實很有“手腕”。在她的努力下,硬是扭轉了李治所處的劣勢,將那些老臣都趕出朝堂,然后暗中處理掉。
武則天不僅如愿以償成為皇后,更是成了李治的合作伙伴。以至于后來李治頻頻頭痛的時候,干脆將朝政交由武則天打理。
李治此舉無疑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武則天原本就是個很有野心的女子,現在她有機會插手朝政,那還不想方設法將權力把握在自己手中?
以至于到了后來,李治這個皇帝都要看武則天的臉色說話。
等李治去世后,武則天更是再無顧忌。直接將自己的兒子趕下皇位,自己當上了女皇。她也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
當然,這個過程是伴隨著血腥的。畢竟不少大臣都是忠于李唐皇室的??上н@些人都不是武則天的對手。
武則天后來干脆改唐立周,建立了“武周”。
和呂后一樣,雖然武則天對那些朝堂上的權貴下手狠絕。但是對老百姓,她還是很不錯的。
他廣開言路,聽取百姓的意見,嚴懲貪官污吏。同時他大力推廣科舉,重用寒門子弟。使得普通人得以“魚躍龍門”。
同時,她也很重視發展農業和商業,使得百姓得以豐衣足食,頤養天年。
此外,她還大肆對外用兵。使得那些游牧民族顫顫巍巍,絲毫不敢招惹武周。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居樂業。
總之,除了那些當朝權貴,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挺喜歡這位女皇的。也正是因此,武則天在歷史上的口碑其實還不錯。
亡國者——慈禧
比起前面兩位女強人,慈禧可就不止差了一星半點。她不僅手腕不如呂后和武則天,名聲更是無法與二人相提并論。
說起來,慈禧的經歷和武則天有些相似。
慈禧出身官宦世家。咸豐皇帝繼位后,依照慣例選秀女,慈禧運氣不錯,被咸豐皇帝選中,被封為蘭貴人。
別看后世慈禧的照片都一副老態龍鐘的樣子,其實她年輕的時候容貌出眾,深受咸豐皇帝的喜愛。以至于后宮佳麗三千,只有慈禧為咸豐皇帝誕下了子嗣。
當時的清朝已經處于大廈將傾,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內憂外患,千頭萬緒,讓咸豐皇帝不勝其煩。
此后,咸豐皇帝頻頻頭疾,于是讓慈禧代替自己草擬詔書,慈禧得以開始接觸權力。
不過慈禧也并非像后人認為的一無是處,她至少比咸豐這個皇帝要強一些。
咸豐十年的時候,清軍與英法開戰。清軍一退再退,眼看洋人就要兵臨城下了,咸豐皇帝和一干大臣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得焦頭爛額。
當時大臣們都主張棄城而逃,唯獨慈禧站出來反對道:“陛下,萬萬不可呀。此舉無異于‘平王東遷’,會讓您留下千古罵名的。到時候您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當年,周朝的周平王就是棄城而逃,開啟了東周時代,周朝才開始由盛轉衰的。
甭管慈禧說得對不對,至少她展現出的魄力就比這滿朝文武,乃至皇帝要強多了。
可惜她一個女子,根本無法左右朝堂。咸豐皇帝最終還是決定離開,逃往熱河避暑山莊。
在熱河避暑山莊,慈禧查看各地奏章,議論朝政得失,頻頻向咸豐皇帝諫言。此舉引起了咸豐和朝臣的不滿。慈禧這才意識到自己闖禍了,急忙收斂起來。
等咸豐皇帝去世后,由于新君年幼,慈禧便和慈安太后結盟,一同垂簾聽政,把持朝政。
慈安對于朝堂上的事情不甚了解,因此除非大事,一般都是慈禧一個人說了算。
等到慈安去世,慈禧再無約束,于是大權獨攬,開始獨斷專行起來。
一開始,慈禧還是想要勵精圖治的。可惜她見識有限,加上清朝當時已是大廈將傾,任憑慈禧再怎么折騰,也無濟于事。
到了后來,隨著年事已高,慈禧開始怠慢起來。他對于朝政的態度是能湊合過日子就行,反倒開始過起了窮奢極欲的生活。
就連北洋水師的經費都被他拿去揮霍了,這才導致了北洋水師的慘敗。
要說慈禧對于歷史有什么貢獻,大概是她加速了清朝的衰亡,徹底終結了封建制度。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是有其使命的,這大概就是慈禧的使命吧。
參考資料:
《史記》
《新唐書》
《舊唐書》
《清史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