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到現在為止,距離那起導致三位年輕女性喪生的小米汽車事故已經過去了整整7天。這一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和討論。
圍繞此事件的輿論不斷反轉,網友們紛紛涌入小米汽車以及雷軍的評論區,對二者展開了激烈的網絡批評。
然而,在這個關鍵時期,杭州消保委的一位汽車專家卻站出來為小米正名,同時遇難者家屬也清空了社交媒體動態,其男友的態度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難道小米真的被誤解了嗎?
消保委汽車專家為小米正名
3月29日晚上,三位年輕的姑娘駕駛一輛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她們覺得這輛車非常先進,于是啟動了智能駕駛功能。
然而,原本愉快的旅程卻演變成了一場悲劇——車輛突然失去控制,猛烈撞向護欄,瞬間引發大火,整車都被烈焰吞噬。
路人迅速報警,但當救援人員趕到時,一切都已經太遲了。三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就這樣不幸離世。
消息傳出后,公眾震驚不已,各種指責如潮水般涌來。有人認為是小米汽車質量不過關,也有人懷疑是智能駕駛系統出現了故障,但事情真的這么簡單嗎?
撇開品牌不談,當時車輛是在高速行駛狀態下發生的碰撞,沖擊力極大,而且事發路段正在進行施工,明確標有限速40公里的標志。
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當時的車速達到了116公里/小時,并且在行駛過程中駕駛員曾雙手離開方向盤。
說實話,無論是選擇小米還是其他品牌,任何一位有經驗的司機都不會將自己的生命完全托付給技術。
自從這條消息被披露后,輿論持續發酵,小米遭受了巨大的打擊,股價大幅下跌,聲譽嚴重受損。
隨著爭議愈演愈烈,許多網友聲稱小米汽車存在質量問題并進行抵制。然而,浙江省消保委的汽車專家卻出面為小米辯護。
按照這位專家的說法,小米SU7系列采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相較于三元鋰電池更不容易引發火災。
專家還指出,事故發生后,小米立即否認了車輛自燃的可能性,而這種說法得到了專家的認可。
畢竟,面對任何一起事故,我們都應該理性分析問題,而不是盲目攻擊。
根據我國現行的碰撞測試標準,通常情況下測試速度為60公里/小時,而此次事故中的車速幾乎是這一標準的兩倍。
毫無疑問,即使換作其他品牌的車輛,在如此高的速度下發生碰撞,車內乘員也很難幸存,更何況這次撞擊還涉及護欄。
以這樣的速度撞上去,即使是普通汽油車也可能起火燃燒,更不用說電動車了。電池受到劇烈撞擊后起火并非沒有可能。
當專家的這些觀點被公開后,部分網友依然質疑其動機,不愿接受事實。但隨后家屬的一些舉動卻暴露了一些疑點...
家屬深夜清理動態,男友態度轉變
自從這起車禍曝光以來,網絡上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而家屬則一直緊緊抓住雷軍不放。
起初,家屬在網絡上聲稱信息被壓制、惡意隱藏,自己的視頻也被刪除,試圖引導輿論走向,但前后矛盾的說法讓人難以信服。
4月1日,遇難者母親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他們一家都是小米的忠實粉絲,正是因為信任才購買了小米汽車,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這樣的表述觸動了公眾的同情心,網友們開始為家屬發聲,要求為他們討回公道,但調查結果遲遲未公布。
尤其是家屬的一番話,稱小米至今沒有與他們取得聯系,更是將雷軍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眾矢之的。
當天,小米負責人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聲明,表示事件仍在調查中,并公布了一些相關信息,但并未平息輿論,反而引發了更多爭議。
女孩母親的發言再次掀起熱潮,她透露女兒雖為學生,但已有近三年駕齡,經常長途駕駛。
這位母親還提到,事故發生后車輛鎖無法打開,導致未能及時逃生,這一說法再度將小米推上熱搜。當晚十點多,雷軍作出回應,承諾小米不會逃避責任。
起初,家屬對雷軍的回應表示認可,但僅僅一夜之間,他們就改口指責雷軍“虛偽”,要求為女兒討回公道。輿論再度升溫,小米股價暴跌,負面新聞層出不窮。
令人意外的是,在輿論完全跟隨家屬立場發展時,他們竟然連夜刪除了之前的社交媒體動態,似乎有意淡化事件的影響。
這一行為引起了廣泛討論,有人猜測事情背后另有隱情,因為駕駛座椅呈傾斜狀態,暗示駕駛員可能在事故發生時處于躺臥姿勢。
這與男友曝光的聊天記錄相符,顯示兩人在高速行駛時仍在聊天。此外,男友此前頻繁更新動態的行為也發生了變化,不僅清空了所有動態,還在采訪中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
4月2日下午,記者聯系到了其中一位遇難者的男友。他提到,目前事件仍在調查中,預計第二天會有新進展。
然而,到了4月3日晚上,記者再次致電這位男友時,他的說法已經完全不同。男子表示,此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將女友的遺體帶回故鄉。
談及事故后的狀況,該男子透露,三個遇難者家庭已經各自分開,對于后續如何處理,他們還沒有明確計劃。
他還坦言,自己現在也不清楚最終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唯一的想法就是把女友帶回家。至于女方父母接下來的行動,他表示不會再過多干涉或參與。
從他的言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痛苦與無助。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不僅奪走了年輕的生命,也讓幸存者和家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當這些情況被披露后,網友們紛紛冷靜下來,開始從理性的角度重新審視整個事件,并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自己的看法。
歸根結底,還是要強調安全第一。無論駕駛什么車,無論使用何種新技術,我們都要始終將安全放在首位,畢竟生命只有一次!
對此,你們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